【摘 要】
:
作为典型的浮游生物食性鱼类,鳙鱼在我国大部分水域均有分布,是池塘养殖和水库渔业的主要对象,在我国淡水养殖渔业中所占比重大,在保障优质水产品供给、促进渔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鳙鱼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同时,由于通常以水中的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为食,其对水质的改良具有积极作用,是维护生态平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随着近年来国民经济取得的迅速发展,“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成为大众日益关心的话题,
【基金项目】
:
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重点项目“水库生态鱼溯源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中的子课题《“渝湖”水库生态鱼大数据溯源课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典型的浮游生物食性鱼类,鳙鱼在我国大部分水域均有分布,是池塘养殖和水库渔业的主要对象,在我国淡水养殖渔业中所占比重大,在保障优质水产品供给、促进渔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鳙鱼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同时,由于通常以水中的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为食,其对水质的改良具有积极作用,是维护生态平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随着近年来国民经济取得的迅速发展,“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成为大众日益关心的话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鳙鱼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消费者希望能够食用“无污染、水质良好、无饲料喂养”的生态鳙鱼,却苦于无法对其进行鉴别,使得其在购买时往往心存疑虑;另一方面,企业在加大力度发展生态鳙鱼养殖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消除在购买生态鳙鱼时,消费者心中存在的疑惑。因此,开展水库养殖的生态鳙鱼和池塘养殖的精养鳙鱼差异性识别的相关研究,显得尤为迫切,且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针对鱼类识别问题,早期的研究主要结合计算机视觉技术和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同时结合鱼的形状、纹理特征等进行了相关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结合深度学习、迁移学习等技术进行了鱼类识别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分类结果。然而,针对同种鱼类的来源追溯问题,相关研究依旧较少。本文在参考国内外鱼类识别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鳙鱼识别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鳙鱼识别方法,并基于该方法设计了一套鳙鱼识别原型系统。具体工作如下:第一、构建了鳙鱼数据采集系统。在对鳙鱼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完善的鳙鱼数据采集方式,并以此为依据构建了鳙鱼数据采集系统,利用该系统完成了水库生态鳙鱼和池塘精养鳙鱼精准分类实验数据的采集工作。第二、研究了鳙鱼图像的深度特征提取方法。在对鳙鱼识别过程深度特征提取算法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鳙鱼图像深度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将注意力机制融入卷积神经网络中,对鳙鱼图像特征通道重要性进行学习,将学习到的权重向量作用于卷积神经网络,提升算法性能的同时,也增强了模型的可解释性。第三、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型融合的鳙鱼识别方法。充分结合鳙鱼图像数据和各项指标数据,构建了一种基于多模型融合的鳙鱼识别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由深度神经网络以及鳙鱼图像深度特征提取模型组成。最终的分类结果由构建的两个模型加权后的输出构成。最后,研发了鳙鱼识别原型系统。在鳙鱼识别方法可行的基础上,对基于深度学习的鳙鱼识别原型系统进行设计。将整个系统分为数据采集和鳙鱼实时识别两个子系统,并分别对两者的整体框架和系统开发工作进行了相关阐述,说明了本文构建的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其他文献
在日常的生活以及大数据的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对观测系统和实际生产中的数据进行记录,这些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记录的数据,就是基础的时间序列。当在系统中同时观测多个变量或同时记录多个数据,得到就是多元时间序列。研究时间序列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对时间序列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挖掘其内部信息规律,最后能够正确预测时间序列的未来走向,并实现通过一定的人为行为进行调节,让系统按照期望的轨迹运行。相比一元时间序列,多元
随着电动汽车作为移动负荷的广泛接入电网,电动汽车负荷具有可移动性和不确定性,给配电网的调度带来了配电网峰谷差增加、网络损耗变大等诸多问题。针对电动汽车用户行为规律研究配电网的优化,对电动汽车的发展和配电网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电动汽车分布式接入配电网的分层控制系统为框架,通过从时空特性分析电动汽车用户的出行规律,对电动汽车负荷进行优化预测,进而使配电网实现对电动汽车用户和电网双层优化,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数据科学,希望通过数据分析寻求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图表可视化技术作为数据分析的有效工具,可直观、清晰地呈现数据信息,但使用可视化工具创建可视化需要选定图表类型、坐标轴和数据属性等一系列较为复杂的操作,用户在该可视化探索的过程可能会致使数据分析效率降低。此外,现有的可视化工具对编程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即可视化工具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门槛。为提升可视化创建的效率,本文提
注塑成型是生产塑料制品的常用工艺,无论在农、林、牧、渔业,亦或采矿、制造、建筑等领域,其产品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各行业对塑料制品的质量要求愈来愈高。在注塑成型的一系列工艺流程中,注射速度是影响注塑制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传统的PID(Proportion,Integral,Derivative)控制方法不能对注射速度进行精确跟踪,无法实现理想的控制效果,影响注塑制品的质量指标,且迭代
我国人口众多,义齿的需求量很大。为了提高义齿加工的精度,在义齿的数控加工过程中需要对义齿的刀路轨迹进行规划。为此,本文对义齿三角网格模型的刀路轨迹生成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研究了偏置算法、刀位点生成算法和曲线插值算法,并进一步开发了义齿刀路轨迹生成系统。在偏置算法方面,基于三角网格模型文件规则,使用拓扑重构算法对三角网格模型中的数据进行重构,为便于后续刀路轨迹的生成,简化了数据模型。对顶点偏置算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定位方法是目前移动机器人定位的主流方式。相对于单一传感器定位,多传感器融合定位具有成本低、容错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然而,现有的多传感器融合定位算法,无法同时兼顾定位精度和系统容错率,在融合过程中,对信息分配、信号干扰、误差模型异常等问题考虑的较少,严重的影响了机器人的定位效果。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围绕传感器的原理、联邦滤波信息分配系数以及自适应鲁棒联邦滤波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
本文采用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采动影响下煤岩流固耦合机理及瓦斯运移规律进行了研究。在实验研究方面,以取自川煤集团某煤矿煤岩试样为研究对象,结合压汞法、低温氮气法和核磁共振法对煤样的孔裂隙结构进行了测试分析,借助煤岩热流固耦合实验装置(THM)进行了煤岩加卸载实验,分析了煤岩在加卸载过程中的渗流、变形及能量演化规律。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方面,分析了瓦斯和应力共同作用对煤体渗透率
面向未来生产过程智能化与绿色化结合发展的新趋势,将包括生产过程在内的各种物理实体数字化,实现物理空间与信息空间信息的交互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基础制造工艺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对基础制造工艺过程及其要素和属性进行数字化与建模,实现基础制造工艺过程的信息集成是工艺过程虚实空间信息交互的关键。然而受工艺种类繁多、工艺过程及其要素差异大、要素属性和资源环境负荷数据多样且各异,以及生产现场接口和协议异构等问题影响
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传统制造业转型面临着巨大挑战,资源的合理配置对制造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实际生产系统中,生产调度计划和设备维护计划相互影响。生产过程使设备老化,增加设备故障率,需要对设备进行维护以降低故障率,保证设备稳定运行。但维护操作使设备处于不可用状态,导致生产周期延长,影响产品交货期。因此,协调平衡生产调度计划与设备维护计划能够有效提高生产制造系统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本
在生活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义齿的需求逐步增加,对义齿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五轴数控机床CAM系统因其加工精度高、且能对复杂曲面进行加工等特性也已开始应用于义齿的加工中。后置处理技术作为数控加工CAM系统的重要环节之一,承担着将系统的输出文件数据转换成数控机床可以识别NC代码的作用,对于提高数控加工精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在对数控机床的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后置处理算法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