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不同血管环境下人造血管置换的动物模型,研究人造血管内膜形成的组织形态学特点和超微结构,检测PAI-1在术后人造血管内膜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从而探索不同血管环境下人造血管的自然内皮化及抗血栓功能,为人造血管肺动脉重建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建立人造血管置换动物模型:27只滇南小耳猪作为实验动物,雌雄不拘,体重25-30 kg。随机分为三组,肺动脉组9只,人造血管置换肺动脉;胸主动脉组9只,人造血管置换胸主动脉;下腔静脉组9只,人造血管置换下腔静脉。根据标本采集时间,再分别将3组动物随机平均分为2周组及3个月组和6个月组。2、分别于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行经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人工血管取材时测量所置换血管通畅或狭窄程度,有无血栓形成等,统计各组血管畅通率。3、移植物行光镜、扫描电镜检查观察不同环境下人造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计算内膜增生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比较。4、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人造血管内皮覆盖情况,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差异;5、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人造血管内膜PAI-1蛋白表达水平;PCR检测各组人造血管内膜PAI-1mRNA表达水平。通过各组之间及自身正常血管内膜PAI-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分析其差异。结果:所有动物术后均存活,除下腔静脉组2例因移植物血栓形成引起腹水及1例出现刀口感染外,其他实验动物均未出现感染及出血性并发症。扫描电镜可见下腔静脉中新生的内皮细胞为类圆形,在肺动脉中可见新生的内皮细胞为椭圆形,在胸主脉中可以看到新生的内皮细胞为长纺锤形;动脉内皮细胞排列较紧密而静脉内皮细胞排列相对疏松。血管彩超检查结果显示:肺动脉、胸主动脉各组无明显狭窄,下腔静脉组有5例明显狭窄其中2例伴腹水形成。经移植物取出后直接测量统计管径狭窄不超过度50%的通畅率为:下腔静脉组为(4/9);肺动脉组为(9/9);胸主动脉组为(9/9)。各组内膜增生随时间逐渐加重,在同一时间点:下腔静脉组人造血管内膜增生较胸主动脉及肺动脉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主动脉组和肺动脉组内膜增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不同环境移植组于6个月时均基本完成人造血管内皮化,其中各时间点肺动脉组与胸主动脉组比较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护>0.05);下腔静脉组较肺动脉组及胸主动脉组内皮化进程慢,在2周及3个月时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血管内膜的PAI-1基因及蛋白表达较低,然而在人造血管术后2周时表达明显增高,术后2周、3个月与自身对照组比较PAI-1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但随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渐降低并趋于正常。同一时间点胸主动脉和肺动脉两组在PAI-1基因及蛋白表达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下腔静脉组较肺动脉组及胸主动脉组PAI-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e-PTFE人造血管在6个月可基本完成自然内皮化;三种血管环境下比较,血管移植物易于在下腔静脉中形成血栓;内皮细胞PAI-1mRNA及蛋白表达与血管内皮细胞抗血栓功能密切相关;肺动脉、胸主动脉置入的人工血管内皮细胞在形态、功能及PAI-1表达上相接近,且较下腔静脉组自然内皮化快、内膜增生轻、PAI-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可见在肺动脉及胸主动脉环境下人造血管在减少内膜增生、加快内皮化进程及抗血栓功能方面具备一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