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性知识论是当代知识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其出发点是把知识论看作是一种规范的学科。它是在已有的内在主义和外在主义理论基础上,运用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尤其是亚里斯多德的“德性”概念,来解释规范性认识的产物。 如果说索萨是德性知识论的奠基者,那么扎格泽博斯基就是德性知识论的集大成者。她于1996年出版的《心智的德性》一书,标志着德性知识论的最终形成。 根据传统的“柏拉图定义”,知识就是确证的真信念。确证、真、信念三要素构成了知识,其中“确证”是当代哲学家论述的主要论题。基础主义、融贯主义、内在主义和外在主义都是与知识确证有关的理论。不同的知识论学者要么持基础主义的立场阐述其确证,要么持融贯主义立场解释确证,彼此攻击,水火不容。德性知识论则另辟蹊径,用理智德性代替知识的确证。而纵观扎格泽博斯基的德性知识论思想,我们也不难发现,其思想的提出同其他的知识论者一样,是为了应对知识论发展的“确证”困境。为此她将视角转向“德性”,并且将德性定义为“人们获得的深层、持续的卓越品质,涉及某个独特动机——它产生特定的、所渴求的目标以及在实现那个目标中可靠的成功”,同时与善、技能、习惯、动机相关。之后又以“德性”为其理论立足点,提出了其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方法,即以亚里士多德对德性的描述为模本,对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进行统一的描述。同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范例主义的德性知识论。 可以说,扎格泽博斯基不仅详细论述了德性知识论和德性伦理学的相似之处,也提出了不同于索萨的德性知识论的观点,研究她的观点,有助于我们对德性知识论的全面了解。其范例主义的德性理论,以理智道德上善的范例为亘古,直接指称理论中的道德概念,也为我们解决知识论基础主义、融贯主义、内在主义和外在主义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