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9年以来,东北冷涡天气系统造成的局地暴雨发生频繁,占冷涡引发总暴雨日数的79%,本文利用1979-2019年NCEP/NCAR1°×1°再分析格点资料、辽宁省62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降水资料、小时加密降水资料和暴雨灾情数据,分析了东北冷涡局地暴雨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合暴雨发生频次和降水情况讨论不同类型和处于冷涡过程不同时期的局地暴雨发生规律,计算冷涡发展期、成熟期、减弱期的水汽、热力和动力等物理量状况,对典型局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加深对东北冷涡局地暴雨发生发展机制认识,为提高冷涡背景下局地暴雨预报准确率提供参考。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东北冷涡引起的辽宁局地暴雨和非局地暴雨中,局地暴雨日数所占比例较大,6月份可达95%。该类暴雨在4月上旬出现,6月份呈倍数增长,7月份达到顶峰,发生时间早于非局地暴雨,发生期长于非局地暴雨,年际变化呈逐年下降趋势,更容易在沿海地区发生。(2)引起局地暴雨的东北冷涡过程平均生命期为4.5天,最长13天,4-7天占48%。涡中心位置在45-55°N或115-130°E之间最容易发生局地暴雨,慢速型冷涡较快速型冷涡易发生局地暴雨。减弱期局地暴雨日数最多为103次,占48%,发展期次之,成熟期最少。发展期整体雨量偏大,减弱期暴雨更加局地。(3)通过冷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对比分析得出,东北冷涡局地暴雨发生的水汽条件在发展期最好。发展期整层比湿一般较好且稳定维持,成熟期比湿减小,减弱期比湿不稳定,起伏较大。热力条件减弱期最强,成熟期最差。发展期冷暖中心最强并成对出现,局地暴雨上空有干冷空气侵入,其他时期冷暖中心减弱。动力条件在减弱期最为不利,发展期暴雨区上空垂直速度大且正负中心成对出现,低空急流从发展到成熟期有所增强。低层切边对预报的指示意义在减弱期最强。(4)三次典型冷涡系统引起的局地暴雨天气过程,850hPa以下大气层比湿在暴雨前后都有迅速增加再减小的过程,最大值可达9-12g/kg。发展期和减弱期对流有效位能(CAPE)和假相当位温(θse)均位于CAPE、θse梯度较大区域内,湿位涡物理量在冷涡引起的局地暴雨较为适用,对应暴雨区上空对流层低层中湿位涡正压项(MPV1)为负值,正压项(MPV2)为正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