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红河油田红92井区延长组长812单层属于致密砂岩油藏,开发中表现递减速率快、累产低、采出程度低等问题,需要整体考虑注水补充能量开发。受构造作用的影响,长812致密砂岩储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河油田红92井区延长组长812单层属于致密砂岩油藏,开发中表现递减速率快、累产低、采出程度低等问题,需要整体考虑注水补充能量开发。受构造作用的影响,长812致密砂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裂缝虽然极大地改善了储层的渗透性,但对注水开发影响更大。本文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对研究区长812单层进行裂缝识别与描述,明确裂缝发育特征,建立致密砂岩储层基质和裂缝三维地质模型,为注水开发井网部署和油藏数值模拟提供地质依据。通过岩心观察及描述,定量获取了裂缝的产状、规模、密度等参数;利用岩心标定常规测井,总结出常规测井裂缝响应特征,优选对裂缝敏感的常规测井曲线识别出单井裂缝发育段;筛选了5种对裂缝敏感的地震属性,包括蚂蚁体、方差体、构造倾角属性、振幅包络属性和均方根振幅属性,根据地震属性指出,红河油田红92井区北部裂缝发育,主要有四个北东东向的裂缝发育带,而南部裂缝发育程度相对较低。提出了多级相控建立致密砂岩储层基质三维地质模型方法,即在砂地比平面约束、沉积微相三维约束、岩相三维约束等多级约束下建立基质储层参数模型;比单一沉积相控方法建立的基质储层三维地质模型精度更高。提出了裂缝分级建模的思路,用确定性建模和基于目标的示性点过程随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建立大尺度裂缝、中尺度裂缝和小尺度裂缝离散网络模型,然后将各尺度裂缝离散网络模型融合成综合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并通过粗化得到裂缝等效物性参数模型。在小尺度裂缝离散建模方面,形成了井震结合、多级融合的建模思路,创新地提出了基于相关分析的地震属性融合方法和多级相控建立三维脆性指数模型方法,首次将PR(Permanence of Ratio)多元概率融合模型引入裂缝建模,并利用该模型融合地震属性融合体、脆性指数、到断层距离等多信息体建立裂缝概率体模型,并以此约束建立裂缝模型,提高了裂缝模型的可靠性。经验证,建立的裂缝模型与地质认识和生产数据吻合较好,可用于油藏数值模拟。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贯彻,中国和俄罗斯两国文化交流不断加深,两国关系也更加紧密。俄罗斯许多优秀音乐教师也来到中国,与中国学生共同感受跨国的音乐魅力。而俄籍教师与中国学生因为语言不通,翻译这个角色就显得极其重要,因此作为沟通桥梁,要求译员必须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以准确表达双方思想。笔者有幸于2019年5月—2019年12月在钢琴音乐学校进行实习工作。通过对翻译过程中所遇问题和困难的总结,并在
硝酮是一类含有亚胺化学结构的氮氧化物,是很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的重要骨架之一,也是含氮杂环化合物和一些重要药物分子的中间体。此外,硝酮还常用作生物系统以及化学
因为无序无处不在的特点,如何理解无序对系统的作用效果显得尤为重要,Anderson通过对无序作用的探索提出了局域化这一概念。因为Anderson开创性的工作和后来科学家们的不断探
铁基超导体的发现引发了对ZrCuSiAs-型(也称1111型结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重新关注。一方面期望对其进行元素替代效应而发现新的超导体,另一方面与这些化合物相关的新奇物理性质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成藏机理认识不清的问题,本文主要在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有效烃源岩、致密油储层特征及其配置关系研究基础上,对于自生自储背景油气初次与二
目的通过构建椎体强化术后手术椎体再骨折的动物模型,探讨不同术式(PKP、PVP)对再骨折的影响。通过在PKP术后再骨折的模型中行PVP术,探讨PVP术治疗PKP术后再骨折的效果。方法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如手机、手表等便携的智能终端设备越来越多,同时,物联网(Io T,Internet of Things)的提出和发展使万物互联成为可能,这些智能设备和传感器加大了人们对于通信系统中可同时接入的设备数量的需求。在频谱资源稀缺的前提条件下,研究先进的频谱接入和功率分配技术可以有效改善频谱效率。同时,在通信系统中进行功率分配,往往会因功率分配不完全而产生剩余功率,对剩余功率进行再分配
供水工程关乎民生发展,是基础建设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进度管理更是其中的核心环节,保障工程中的各项任务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兼具质量性与效率性的完成。本文针对净水厂供水项目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挖掘问题产生的原因,以项目进度管理中关键路径法作为切入点,以小型净水厂供水项目进度作为管理基体展开研究。首先对进度管理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的概念作了详细的概述,然后以理论为基础,
固体核磁共振技术(SSNMR)是研究固体化合物结构和动力学的有效手段。在研究多相体系及共混材料动力学方面,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因此,对普适性高、耗时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部门,为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产品。中国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实施在过去十年中使得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关系有了显著改变,并受到了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