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的精准识别问题研究——以会泽县拖落村为例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2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打牢精准扶贫基础,通过建档立卡,摸清贫困人口底数,做实做细,实现动态调整。要提高扶贫措施有效性,核心是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施策,突出产业扶贫,提高组织化程度,培育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经济实体。①”习总书记的论述指明了精准扶贫的关键环节,深刻阐述了精准识别在扶贫工作中的基础性和前提性作用。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首要问题,扶贫必先识贫,无论是那个国家、哪个地区开展的扶贫工作都是建立在识别基础上的。本文从识别这一微观角度入手,分析瞄准与识别的关系,探讨精准扶贫中精准识别的历史阶段、结构功能,不仅有益于识别的的理论探讨,且具有一定实践参考价值。
  论文首先通过收集整理学界关于贫困识别的研究成果和关于贫困的基本理论,界定贫困、贫困识别、贫困帮扶、贫困瞄准等核心概念后,重点探讨贫困识别与扶贫瞄准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找到贫困识别的理论渊源和实践表现。其次,通过分析我国扶贫攻坚中贫困识别的历史阶段和地位作用,探讨我国贫困理论与反贫治贫实践丰富发展的一般过程,导出精准识别的结构功能。再次,运用统计资料分析及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拖落村精准识别资料档案为基础,阐述该村精准识别工作的政策执行过程及具体实践,从能力贫困理论角度分析了拖落村的贫困类型,介绍了该村精准识别的经验和做法。最后从识别排斥、表格识别、识别参与度和识别成本等方面分析了存在不足,从制度层面、经济层面和观念层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健全制度、转变观念、创新方法、夯实基础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精准识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研究发现,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基石,是落实“精准”要求的主要抓手,是精准扶贫各要素实现精准的保障。精准识别是多维贫困、动态贫困视域下的必然产物,与贫困形态变化相适应,是扶贫瞄准的前提。精准识别是一个系统,有自身的内在运行逻辑,承载着实现帮扶、管理和考核精准的基础性作用,并贯穿于精准帮扶、管理和考核各个环节,是保证扶贫攻坚精准要求的关键基础。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全球经济飞速发展,中国经济结构改革也随之不断深入,传统的税收征收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完全跟上社会环境的变化,存在着由于纳税遵从度降低,导致国家税款流失的风险,为降低这种风险,国家税务总局在2012年首次明确了税收风险管理在税收征管中的位置。虽然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在国际上早已被重视,发展至今有了一系列成熟的理念和体制,但是我国对税收风险管理的研究和操作尚在初始阶段,在很多地方依旧存在问题和不足,尤其是以
学位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公众对税收问题的关注度逐步“升温”,纳税人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围绕税负不公的问题争论不断,纳税人往往会通过各类媒体介质以及互联网平台产生社会舆论效应,对税务机关进行监督和发表意见看法从而触发涉税舆情。处在基层一线的国税干部承担了国税系统大部分的工作任务,他们大多直接面向纳税人,是国家、政府联系广大人
学位
期刊
期刊
期刊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简称镇沅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集山区、农业、民族、贫困四位一体,彝族、哈尼族、拉祜族三个专题民族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县。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实施扶贫开发的大背景下,抓住历史机遇,实施了一大批脱贫攻坚开发工程,全县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党的十六大报告向世人昭告“到2020年,全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对日新月异的形势、崭新的工作篇章、新任务和新挑战,镇沅县必
学位
具有我国历史特色的“村改居”社区,由于过去农村村委会行政色彩太浓,管理手段单一、经济发展滞后、信息相对闭塞,村民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知识低下等诸多原因,使得全国农村地区部分“村改居”社区形成了以行政权力为单一中心的社区治理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新时代的到来,单一中心治理下的“村改居”社区出现了社会问题频发、矛盾集中、发展相对滞后等前所未有的困境。为了破解农村地区“村改居”社区治理的困境,进一步提升农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