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电影与中国电影的交流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两国电影诞生之日起,两国电影的文化交流除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一度中断以外,一直保持着紧密的互动。尤其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中日关系蜜月期间(1978年——1989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改变,中日文化交流空前繁荣,中国在这期间引进了大量的日本电影,获得了中国观众狂热的追捧。至此,中日电影的文化交流在中国面对全民开展的“中日友好”的教育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构建了两国人民之间相互理解和沟通的美好蓝图,体现了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同时在电影创作上对经历了十年浩劫重创的中国电影具有全方位、积极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两国文化艺术的进步发展。更值得一提的是,中日电影文化的交流在两国国际政治、经济的进步过程中亦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也是“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随着中日两国今后在更广泛层面上开展电影合作的前景越来越可观,对中日电影的交流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则成为必要。因此,本文针对中日关系蜜月期,也是中日电影交流的黄金期这段时间日本电影在中国大陆的传播方式与典型文本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中国银幕上出现的日本电影在该时期的文本影像艺术特点和复杂影响展开了学理性的讨论。以中国银幕上出现的日本电影的文本分析和传播方式为主要讨论焦点,建立起该时期日本电影在中国传播的多维图景,从而揭示日本电影在中日关系蜜月期的传播奥秘以及这一跨文化传播的独特性和深远意义。包括绪论与结语,全文分为五个部分。首先在第一章绪论中,笔者对中日关系蜜月期进行了时间上的界定以及背景上的介绍,并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思路和意义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接着笔者在第二章中对蜜月期日本电影在中国大陆的三种传播方式进行了概述,然后在接下来的两个章节中分别以《追捕》和《望乡》两种典型且不同风格的日本影片为案例进一步细致探讨了日本电影在蜜月期中国大陆的传播方式、传播特点以及电影的文本特征。最后,在结论部分笔者对中日蜜月期日本电影在中国大陆的传播特征与接受转化问题进行了总结性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