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及半干旱地区不合理的灌溉模式及较大的蒸降比是造成其耕地次生盐碱化的主要原因。为遏制干旱及半干旱地区耕地次生盐碱化现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本文将通过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两个试验阶段内容:第一阶段先设置纯土(CK)、秸秆隔层+土表无覆盖(G)、秸秆隔层+土表砂石覆盖(S)、秸秆隔层+土表秸秆覆盖(J)、秸秆隔层+土表地膜覆盖(M)五种对照模式,综合探究秸秆隔层结合不同土表覆盖物模式下对供试土样水分入渗、蒸发及水盐运移特性的影响,并对土壤盐储量层化率进行分析,遴选出了最优的保墒抑盐模式(J);第二阶段再基于最优模式(J)设置土表秸秆覆盖+秸秆隔层厚度3cm(T1)、土表秸秆覆盖+秸秆隔层厚度6cm(T2)、土表秸秆覆盖+秸秆隔层厚度9cm(T3)三种对照处理,综合探究最优模式下不同秸秆隔层厚度对供试土样水分入渗、蒸发及水盐运移特性的影响,建立出适宜的入渗及蒸发模型,并对土壤盐分进行盈亏分析,最终确定出较符合取样区的保护性耕作模式(T2)。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第一阶段研究成果:(1)在水分入渗阶段,土壤水分湿润峰平均运移速率表现为CK>G>S>J;G、S、J三种处理模式的累积入渗量较CK分别增加了9.8%、24.3%、42.6%;结果表明:秸秆隔层会衰减湿润峰运移速率,增加土壤水分累积入渗量,“上盖下隔”模式在水分入渗阶段表现出了较好的保水阻渗效果,其中J模式最好。在水分蒸发阶段,平均日蒸发量表现为CK>G>S>J>M;G、S、J、M模式下的累积蒸发量较CK模式分别减少了28.4%、59.8%、73.5%、77.6%,M模式的抑蒸率最高为77.5%,J模式次之;结果表明:秸秆隔层的抑蒸效果较好,且“上盖下隔”模式减蒸效果明显,M模式减蒸效果最好,J模式次之。(2)五种模式下土壤水分、盐分运动规律差异明显,入渗阶段结束后48h,CK、G、S、J模式下0-25cm处的土壤平均含水率大小表现为J>S>G>CK,平均电导率大小表现为CK>G>S>J,J模式的淋洗率最高为29.2%;蒸发阶段结束后五种模式下0-25cm处的土壤平均含水率大小表现为M>J>S>CK>G,平均电导率大小表现为CK>G>S>J>M,M模式的抑盐率最高为23.1%,J模式次之;对土壤盐储量层化率进行分析,各模式盐峰分布在25-37.5cm处;结果表明:在入渗阶段结束后,秸秆隔层明显提高了秸秆隔层以上土壤的含水率,提高了土壤的脱盐效果;蒸发阶段结束后,“上盖下隔”模式表现出了明显的抑蒸、脱盐、抑盐效果,其中M模式效果最好,J模式次之。(3)对S、J、M模式的保水效果进行显著性分析,S~J、S~M组合的F统计量值>F crit,P-value<0.01,而J~M组合的F统计量值<F crit,P-value>0.05,这表明M、J模式较S模式抑蒸效果差异极显著,而M较J不显著;考虑地膜覆盖会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认为J模式为最优模式。2.第二阶段研究成果:(1)在入渗阶段,三种处理土壤水分湿润峰平均运移速率表现为T1>T2>T3;结果表明:随着秸秆隔层厚度的增加,湿润峰运移速率会逐渐衰减,幂函数关系式y(28)m?tn可很好的反应最优模式下不同秸秆隔层厚度土壤水分湿润峰运移距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Philip和Kostiakov入渗模型都可较好的拟合最优模式下不同秸秆隔层厚度土壤水分累积入渗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方程I(28)Kx(10)B对三种处理下湿润峰运移距离与累积入渗量之间的关系拟合效果较好。在水分蒸发阶段,三种处理的土壤平均日蒸发量表现为T1>T2>T3;T2、T3处理下的土壤水分累积蒸发量较T1模式分别减少了3.8%、9.7%,T3处理的抑蒸率最高为76%;结果表明:随着秸秆隔层厚度的增加,土壤平均日蒸发量逐渐减小,土壤水分累积蒸发量逐渐减小,土壤水分蒸发抑制率越大,抑蒸效果越好;Rose蒸发模型对最优模式下不同秸秆隔层厚度土壤水分累积蒸发量的变化规律拟合效果较好。(2)最优模式下三种处理土壤水分、盐分运动规律差异明显,入渗阶段结束后48h,T1、T2、T3模式下0-25cm处的土壤平均含水率大小表现为T3>T2>T1,平均电导率大小表现为T1>T2>T3,T3处理淋洗率最高为32.8%;蒸发阶段结束后,三种模式下0-25cm处的土壤平均含水率大小表现为T3>T2>T1,平均电导率大小表现为T1>T2>T3,T3处理抑盐率最高为24.7%;对三种处理进行盐分盈亏分析,排盐率((35)s/s a)表现为T3>T2>T1;结果表明:在水分入渗阶段,随着秸秆隔层厚度的增加,秸秆隔层以上的水分会随之增加,秸秆隔层以下的水分会随之减小,土壤的脱盐、淋盐效果越好;在水分蒸发阶段,随着秸秆隔层厚度的增加,抑制土壤水分蒸发的效果越明显,抑制土壤深层返盐效果越好,排盐率越高。(3)对三种处理的保水效果进行显著性分析,T1~T2、T1~T3、T2~T3三种组合的F统计量值<F crit,P-value>0.05,三种处理抑蒸效果差异并不显著;综合考虑其水盐运移规律、实用性和易操作性认为T2模式为较合理的保护性耕作模式,该研究结果可为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的保护性耕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