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临夏市6-7岁学龄儿童第一恒磨牙在局部使用氟保护漆后的防龋效果,初步探究局部用氟后唾液微生物多样性变化,为我国儿童龋病预防政策提供实验参考数据。材料与方法:选取甘肃省临夏市10所小学在校一年级6-7岁学龄儿童1684名,将其分为实验组(822名)及对照组(862名);实验组对第一恒磨牙进行局部涂氟,两组均接受常规群体口腔健康教育,并进行2年追踪调查研究。在参与氟保护剂防龋实验的儿童中,随机抽取38名儿童,实验组(20名)对照组(18名),在第一次未涂氟前和每次涂氟前采集非刺激性唾液样本,周期为2年。对唾液样本进行总DNA提取后行高通量测序,然后进行生物信息分析,对比研究实验组与对照组学龄儿童2年中微生物结构的变化。结果:1、实验组患龋率18.6%、龋均0.30±0.72、实验干预前已萌第一恒磨牙新增龋面均0.13±0.52及实验干预后新萌第一恒磨牙龋面均0.04±0.19;对照组患龋率27.0%、龋均0.46±0.89、实验干预前已萌第一恒磨牙龋面均0.22±0.69及实验干预后新萌第一恒磨牙龋面均0.06±0.31,实验组龋病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与对照组24个月门水平有差异的群落微生物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氟保护漆干预后Firmicutes均所占比例有所下降,Bacteroidetes所占比例上升。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少量属水平可疑致龋菌属出现差异性变化。3、6-9岁学龄儿童中两年追踪研究显示,有一些菌属可能不受时间、氟及龋病状态等的影响,如:罗氏菌属(Rothia)、韦永氏球菌属(Veillonella)、颗粒链菌属(Granulicatella)、放线菌属(Actinomyces)、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弯曲杆菌属(Campylobacter)、阿托波菌属(Atopobium)。结论:1、6-7岁学龄儿童第一恒磨牙局部使用氟保护漆联合口腔健康教育是较为理想的群体龋病预防方法。2、6-7岁学龄儿童第一恒磨牙经氟保护漆干预后其唾液群落微生物结构无明显变化,仅有少部分群落微生物出现丰度变化。3、儿童口腔中可能存在一些不受氟保护漆干扰的“核心微生物组”,它们在维持口腔菌群稳定及健康方面发挥着某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