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原《企业会计准则》中,上市公司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方面有很大自我调节的余地,这实际上给予了公司粉饰会计报表的机会,资产减值的会计政策也成为上市公司操纵盈余的工具,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内容上作了很大修订,并且该准则规定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在建工程等一经提取以后年度不得转回,该准则的相关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进行利润操纵的空间,保证了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比性,更符合高质量会计信息的要求。但是,该规定仍然为上市公司操作盈余留有一定的空间。
第一部分,引言。该部分首先介绍了文章的研究目的,然后对资产、资产减值及盈余管理进行了界定,最后介绍了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以及文章的创新点。
第二部分,资产减值会计与盈余管理的理论分析。该部分主要介绍了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资产减值会计的本质、资产减值会计与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关系、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等问题。
第三部分,我国现行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该部分内容在现行会计准则和原资产减值准则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资产减值会计准则是如何抑制盈余管理行为的。然后以华新公司为例,验证了资产减值的现行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遏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
第四部分,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数据分析。该部分主要对42家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资产减值现行规定不能完全控制上市公司操纵盈余的行为。
第五部分,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
本文创新点在于:(1)以华新公司为例,依照现行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第十条“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的规定,在该企业2005年和2006年年报数据的基础上重新计算利润额,进而分析现行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结论是现行准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遏制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2)以42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分析了资产减值规定能否完全遏制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分析结论表明现行准则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现行准则不能完全遏制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