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马褂木14个种源进行试验研究,旨在研究种源生长性状、形质性状及材性的变异规律,包括性状的变异、遗传水平、性状间及性状与经纬度和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等,并采用多性状综合指数法筛选了3个生长、干型和材质均优的优良种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树高、胸径、材积、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长宽比、壁腔比、树干通直度、径高比、高冠比、径冠比和树皮率在种源间呈极显著差异;纤维宽度、双壁厚、腔径和树干圆度在种源间的差异不显著;除了纤维宽度、双壁厚、腔径和树干圆度的种源遗传力均小于0.1外,其他性状的遗传力在0.498-0.934之间,受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的遗传控制。2、树高和胸径从第2年起各年度间呈极显著的高度正相关;秩相关分析表明,树高从第3年起各年间呈极显著的较大强度正相关,胸径从第2年起各年间均呈极显著的高度正相关;说明从造林后第3年起马褂木生长量已达到相当稳定的水平,可根据第3、4年的生长进行种源早期选择。3、第1-3年,树高和胸径平均生长量均呈上升趋势,从第3-7年趋于平稳;树高和胸径年净生长量在6个年度中大体呈下降趋势;径高比在1-3a生时,呈上升趋势,在3-7a生时,呈平稳变化趋势;树高和胸径的种源遗传力大体呈上升趋势。4、种源性状间呈不同程度遗传相关,且利弊共存:(1)生长性状间呈极显著的高度遗传正相关;(2)生长性状与木材基本密度、纤维宽度、长宽比、双壁厚和壁腔比,木材基本密度与纤维长度、纤维宽度和双壁厚,纤维长度与纤维宽度、双壁厚和壁腔比,纤维宽度与长宽比和壁腔比,以及长宽比与双壁厚均呈遗传负相关,其他性状两两间均呈遗传正相关,其中,树高与纤维宽度和双壁厚,壁腔比与双壁厚遗传相关性显著,材积与纤维宽度和双壁厚,木材基本密度与纤维宽度、长宽比和壁腔比,以及纤维宽度与长宽比和双壁厚的遗传相关性呈极显著。(3)生长性状与径冠比、高冠比、树皮率、树干通直度和树干圆度,径高比与树干圆度和树皮率,以及树干圆度与高冠比、树干通直度和径冠比均呈遗传负相关,其他性状两两间呈遗传正相关,其中,胸径与径高比和高冠比,高冠比与树干通直度的遗传相关性均显著,树高与高冠比和树皮率,胸径与树皮率,材积与高冠比和树皮率,径冠比与高冠比和树干通直度,高冠比与树皮率,以及树干圆度与树皮率和树干通直度的遗传相关性均极显著。5、优良种源选择及遗传增益:(1)依据单性状选择优良种源,树高、胸径、材积和壁腔比均为云南金平种源的遗传增益最大,分别为21.032%、20.130%、63.699%和26.423%,木材基本密度和径冠比均为湖北利川种源最大,分别为5.826%和15.197%,纤维长度为湖南长沙种源最大,为5.618%,长宽比为浙江安吉种源最大,为4.220%,径高比为福建柘荣种源最大,为9.214%,高冠比为浙江丽水种源最大,为19.154%,树皮率为贵州黎平种源最大,为6.590%,树干通直度为浙江松阳种源最大,为5.377%。(2)采用综合指数法选出湖南长沙、云南金平和江西庐山三个优良种源。树高、胸径、材积、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长宽比和树干通直度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0.376%、7.951%、24.764%、2.492%、2.914%、-0.605%和1.434%。6、总体看,种源生长量由西向东、南向北逐步减小的地理变异模式,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宽比和壁腔比的变异则具有由西向东、南向北逐渐增大的地理变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