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洪涝灾害频发。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黄河、淮河等几大河流都发生过流域性的大洪水和特大洪水,蓄滞洪区在防洪抗洪紧要时刻,发挥了削减洪峰和蓄滞超额水量的重大作用,确保了重要防洪地域的安全,为流域防洪减灾任务作出了巨大贡献。列入2000年《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的蓄滞洪区国家名录有97个(其中黄河流域有5个:北金堤、东平湖、北展宽区、南展宽区、大功),2008年新一轮流域防洪规划调整保留了黄河下游东平湖蓄滞洪区、北金堤蓄滞洪保留区及南展宽防洪保护区,其余取消。本论文对黄河下游蓄滞洪区展开转型发展与空间规划相关研究。因下游东平湖、北金堤尚保留蓄滞洪功能,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本论文结合因取消蓄滞洪功能而最有发展潜力的黄河南展宽区(又称垦利展宽区)进行规划对策研究。因蓄滞洪区功能及蓄滞洪区政策影响,黄河下游蓄滞洪区土地利用和群众生活、生产开发活动都受到了极大限制,区内经济社会水平至今仍停留在70年代,是河南和山东最贫穷落后的区域。为彻底改变蓄滞洪区特有的贫穷落后局面,改善区内民生,提高群众福祉,本论文通过对黄河下游和南展宽区的转型发展研究,提出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结构为基础,打造宜居生活社区,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包括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等),促进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生态经济区。本论文在对国内外蓄滞洪区发展经验的总结中,结合黄河下游蓄滞洪区现状及南展宽区规划,研究下游转型发展模式,提出南展宽区的规划对策以验证论文中作者提出的转型发展模式的可行性。本论文研究重点:1、分析黄河下游蓄滞洪区及南展宽区转型发展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可行性;2、提出黄河下游蓄滞洪区转型发展影响因素、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向,结合南展宽区规划提出转型发展的规划对策;3、设计出有利于转型发展的规划、政策等制度创新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