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对16至19世纪初期西人汉语研究进行历史分析,重点考察这三百年间传教士和欧洲本土学者在汉语学习和研究方面的活动状况、成就和影响,汉语知识在欧洲的传播和演变,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西方汉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论文主体共分五章:第一章追溯16世纪80年代以前西文文献有关汉语的零星记载,以及新航路开辟后,最早来到亚洲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在其书信、报告中关于汉语比较笼统的论述。由于他们尚未真正展开汉语学习活动,所以对汉语的认识仅仅是一种印象。从16世纪80年代起传教士陆续东来,至18世纪末耶稣会被解散及其在华传教事业衰落,这两百多年间,许多传教士在书信、报告和综合性著作中对汉语作了日渐具体和深入的记述,撰写了不少有关汉语研究的专著和字典等工具书。以17世纪80年代第一批法国耶稣会士来到中国为界,传教士在华活动基本分成前后两个阶段。本文的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对这两个阶段传教士汉语学习和研究活动进行论述。第一阶段以意大利、葡萄牙籍传教士居多。从拓展教务事业的目的出发,他们开始学习和研究汉语,在汉语语音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创制了多种汉字拉丁字母拼音方案,并对汉语造字和造词法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在汉语语法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初步的成就。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一时段传教士完成的作品,除了个别著作,很多均为介绍性读物,尚非科学研究的成果。第二阶段以法国传教士为主力。他们肩负着法国皇家科学院科学考察的使命,多数人精通汉语,对中国的认识和研究比之前一阶段的传教士已大有提高。在被誉为18世纪欧洲中国研究三大论著中,关于汉语的内容非常丰富。此外,他们在汉语语法研究方面尝试超越西文文法的模式,更多关注汉语的特性,在汉-西或西-汉字典编撰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相关的研究成果构成早期西方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一时期完成的论著和字典,还不够成熟。而且一些重要的著作未能出版,影响有限。第四章主要从欧洲本土学者的角度,分析了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他们关于汉语的各种论说和学术论争的形成及其影响。有些论说并非纯粹的语言研究,而且出现了不少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尽管如此,西人对汉语的认识却在一次次的学术论战中得到深化和提高。这时,欧洲学者开始尝试编撰适合汉语初学者使用的字典和工具书,并在传教士研究的基础上对汉语语法继续展开探讨。法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法国成为18世纪欧洲汉学的研究中心。第五章主要论述19世纪早期西方汉语研究的新发展和专业汉学的建立,详细评介当时两位具有代表性的汉学家哈盖尔和雷缪萨的生平和著作,以及他们在汉语研究方面的贡献和影响。综上所述,作者认为:西方汉语研究的进展直接导致其专业汉学的确立。它既是西方传教士从事近三百年关于中国语言文字以及中国方方面面报道和研究的必然结果,也是欧洲本土学者长期钻研汉字、汉语语法以及相关中国历史文化问题的学术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