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创伤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过早病死率,使其一直被视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通过调查分析我院住院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揭示本地区现阶段创伤的特点及变化规律,为提高本地区创伤的救治和防范水平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我院收治的住院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住院创伤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受伤时间、致伤部位、致伤原因、创伤严重程度、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1年我院收治住院创伤患者16030例,排除伤后复诊、资料不完整、重复统计的病例后最终得到15074例。4年来创伤人数逐年增加,年平均增长速度3.79%;男性伤员多于女性,男女比2.60:1;年龄0至108岁,平均38.69±19.32岁,主要集中在20-49岁(59.38%);农民是创伤的主要群体,占51.73%;7-10月伤员较多,2月伤员最少,8:00-9:59、12:00~13:59、18:00-19:59为每天创伤发生的三个高峰时段;首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30.12%),其次为跌倒伤(25.76%);常见致伤部位为四肢(47.07%)、头部(19.05%);平均ISS评分13.78±7.79分,重症伤员占41.72%,死亡组ISS评分24.81±8.52分;平均住院时间14.66±17.98天;平均住院费用11309.09±17945.57元,年平均增长速度10.44%;交通事故伤中摩托车驾乘人员明显减少,而汽车驾乘人员显著增多。4年来,伤员性别构成、病死率、住院时间无明显变化,而伤员平均年龄增长,ISS评分升高,重症伤员比例增多,住院费用增长快速。结论:创伤患者逐年增加,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农民是创伤的主要群体,7-10月伤员较多,每天创伤发生的高峰时段在8:00-9:59、12:00-13:59、18:00-19:59,交通伤为首要致伤原因,常见致伤部位是四肢、头部。创伤严重程度日趋加重,重症伤员比例增多,平均住院费用增长快速。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消除生活、生产安全隐患。应用准确、简便、高效的院前、院内创伤评分方法,完善创伤救治规范,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制定完备的创伤患者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创伤患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