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处于多元化利益格局之中,其经济行为受到利益相关者的影响。高等学校今年来遭受的质疑和批评,是与不合理的经济行为相联系的。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看,管理者是高校的利益相关者之一,对高校的经济行为合理化负有责任但并不负有全部责任。在多元利益格局之中,高校经济行为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不仅要从高校自身找起,而且要从高校所处的环境找原因;要改变高校的经济特征,就要改变高校的经济行为,首先要从高校所处的环境之中寻求支持。 20世纪末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跨越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效益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对于这些变化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特别是联系到高校银行贷款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推动着高校赤字的发展,甚至个别学校存在债务风险和危机,引发了对高校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社会各方面对于高校支出行为存在着不少质疑和批评。 在遇到财政困难的时候,西方的大学通过削减预算来解决而我国的大学为什么热衷于从银行贷款来应对?我国大学的银行贷款问题,从一开始就备受关注,因为它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是否会产生资源分配不公平。2004年,教育部、财政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直属高校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见》。从法律上讲,政府并没有限制高校从银行的贷款,相反,《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的第62条规定“国家鼓励运用金融、信贷的手段支出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实际操作上,尽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担保法》等法律都规定,高校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不能提供担保、其资产不能用于抵押,但是,由于目前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和银行对高等教育、对高等学校的预期,高校取得银行贷款并不困难。从主管部门来讲,教育部及其他高校的主管部门,包括地方政府,从表面上看对高校贷款一直采取“不鼓励、不提倡、不限制”,实际上很多部门和地方鼓励高校贷款。由于高校贷款发展很快,加上个别高校出现债务危机,教育部出台了上述对高校银行贷款进行指导和风险的评价。 (1)通过贷款规模合理估计模型测算高校银行贷款规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确定贷款规模时,不仅要考虑融资成本、筹资结构、资金的时间价值,还应该考虑学校的偿还能力。针对教育部、财政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直属高校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见》分析贷款政策的利弊,建立是否过量贷款模型,证明此项规定的重要性,另外针对该规定存在的弊端提出建议。 (2)通过案例分析“工行重组江苏大学7亿债务”,剖析高校银行贷款风险,引起各有关部门的关注,进一步强调高校贷款控制政策的必要性。 本文针对目前出现的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在借鉴外国高校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