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意识影响下的刘呐鸥文学创作特色探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wa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四时期“科学”“民主”口号响彻整个现代文坛。纵观历史,无论何时,“科学”这面神圣的大旗始终屹立不倒。这正说明,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科学,时代真诚呼唤科学理念的创新,科学精神的引领,科学意识的到来。“文学即人学”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作为新感觉派的领军人物刘呐鸥先生正是这样一位拥有先进科学意识的先锋作家。或许他毕生唯一一本小说集《都市风景线》在文坛上的份量无足轻重,但是细读这本小说,你会发现其与时俱进的科学创新精神和科学理性的思维态度所带来的启发是耐人寻味的。本文立足于文本细读,从而探寻在科学意识影响下刘呐鸥文学创作的特色何在。要给这一问题作出满意的解答,首先要紧紧扣住这两条线索展开思考和论述:其一,何为科学意识;其二,科学意识与刘呐鸥小说之间有何联系。在对刘呐鸥的作品及生平经过一番细致的研究后不难发现,刘呐鸥身上所体现的科学意识最主要的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科学理性精神:①客观冷静,讲求实证的写作态度;②求真务实,实用功效的价值取向;③建基于科学原理上的文学观念。第二,科学技术技法的开拓创新和与时俱进的优良品性;第三,科学思维态度,较强的逻辑思辨能力和超越疆域,兼容并蓄的前瞻视野和开阔胸怀。具体回归文本,进行综合分析,欲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科学理性精神与刘呐鸥对上海人性的观察”以理性精神为切入点聚焦上海这个现代都市。通过对小说中角色和情节透析把握都市上海及其人性本质。第二章:“科学技术技法、科学思维态度与刘呐鸥小说审美意蕴表达”:发掘刘呐鸥小说创作当中与科学联姻的迹象,概括起来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电影科学技术对小说艺术描写的渗透;②充满哲理思辨的幽默讽刺艺术;③极具科学包容精神的异域小资情调。第三章:客观评价“科学意识赋予刘呐鸥文学创作的意义”其价值主要体现为两点:①科学创新精神给文学艺术和创作带来新的原动力;②科学理性精神、科学思维态度带来全新审美视角。不足之处在于,科学理性思维的桎梏导致程式化的写作惯性。
其他文献
运用文士用韵来考察宋代通语及方音,这方面的成果颇多,但主要集中在北宋。温州方言独具特色,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眼光,但温州方音史的研究还较少有人涉足。本文选择南宋乐清人王
爱新觉罗·宝廷(1840-1890)是晚清一位重要的宗室诗人,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官至黄旗蒙古副都统。宝廷与张之洞、陈宝琛、张佩纶等为当时有名的清流党人士,不仅在
大型电力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变压器振动状态与故障状态之间存在关联特性,目前针对变压器振动特性的研究,受到试
本文在狭义的补恨戏曲范围内,结合时代背景和历史传统,首先分类简述它的情节概貌,分析它思想内容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其次总结其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和大团圆模式等艺术特色,最后
“自然”的今义,从形而上的角度看,是指客观规律和法则。从形而下的角度来看,则包括原生态的自然、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相互影响而生成的“人化自然”。历史上对“自然的和谐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品,也是将他推向诺贝尔文学奖的一部伟大作品,这部作品多次被拍成电影,1958年上映的《老人与海》最为人称道.我们看到这部老电影的时候,会产生
叔本华和尼采作为唯意志主义哲学的两个代表人物,其哲学观点具有同根同源性。但二者对“意志”范畴的诠释和理解则大相径庭。从意志范畴深入展开,却形成了两种迥然不同的哲学人
劳动权是人类众多权利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项,与日常的生活和生存息息相关,尤其是女性,在我国的二孩政策实行之后,对于女性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的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和社会关注的焦
中国新诗初期,众多时空差异很大的文学思潮被同时植入,理论认识存在着表层化的倾向。就象征主义诗歌而言,初期的诗人从自己的感伤情绪出发,似乎找到了与象征主义的契合点,沉
黄骅港作为神华集团全产业链运营的枢纽,其效率将直接关系到集团产业链的整体效率。港口作为典型的多输入、多输出型组织,对其效率的评价一直是研究的难点与热点。本文采用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