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是《追报表》与《大别山人》两部楚剧的音乐创作。文章通过运用分析学和比较学的方法从戏曲音乐创作这个角度,对我国戏曲音乐发展不同时期的创作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概括。建国前我国戏曲音乐创作有三大特点:1、类型性袭用;2、长期的业余性创作;3、创作方面的劳动密集型与经验密集型传统。在建国以后,由于加速了音乐理论建设和音乐人才培养等因素,戏曲音乐的创作特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如下三大特点:一、类型性袭用转向典型性创作。二、业余性创作转向专业性创作。三、劳动密集型与经验密集型创作转向理论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创作。笔者在文章中重点分析的是“楚剧音乐”在建国后的创作特点。例举了文革时期创作的《追报表》和近期创作的《大别山人》这两部楚剧,对这两部戏的音乐创作进行了较为细致地分析与比较。具体分析了它们在音乐创作方面的特点与创新,并且概括了这两部戏音乐创作的三个共同点,也是它们成功的关键因素:1、主题的运用;2、人物唱腔的性格化;3、音乐的情感化。这三个方面的特点突出表现了建国后的戏曲音乐创作十分注重“典型性”。这种“典型性”创作是通过“专业性创作”、“理论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创作”这两种创作手法的支撑才得以实现。我国戏曲音乐创作中三个特点的转变,是一个飞跃式的进步。也是今后我国楚剧音乐乃至整个戏曲音乐创作应该遵循的创作原则,为我国戏曲音乐创作的发展指引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