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不典型子痫前期孕妇血小板计数(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以及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平均体积比值(PC/MPV)的特点,探讨不典型子痫前期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临床病例,不典型子痫前期组(Atypical PE)、子痫前期(PE)与对照组(Control Group)各100例。分析不典型PE病例特点,分析三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通过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分析血常规统计学差异,重点分析血小板计数(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平均体积比值(PC/MPV)的表达变化。利用Logistic回归进行调整混杂因素筛选自变量计算比值比(OR),分别建立不典型PE与PE的发病概率预测模型。最后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别计算血小板参数模型的区分度。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基线资料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年龄、孕妇身高及孕产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组、不典型PE组孕妇体质量及BMI均大于对照组(P<0.05)。2、不典型PE病例特征:疑似诊断不典型PE时血压单次升高10例,血小板减低10例,可疑胎儿窘迫2例。临床确诊不典型PE时出现高血压67例,尿蛋白阳性28例,肝功能异常7例,肾功能异常5例。3、三组研究对象产时血压及产后情况比较:产时收缩压、舒张压:PE组大于不典型PE组大于对照组(P<0.05)。三组研究对象新生儿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6)。不典型PE组及PE组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不典型PE组及对照组新生儿体质量大于P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不典型PE组及PE组产后2h出血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三组研究对象血细胞参数比较:血小板计数:对照组高于不典型PE组及PE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C分别为239.40±54.53×10~9/L,199.87±71.88×10~9/L及198.54±64.54×10~9/L)。PC/MPV:对照组高于不典型PE组及PE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59±7.88,19.46±7.82及18.11±7.51)。MPV:PE组大于不典型PE组大于对照组,且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1.38±1.39,10.07±1.42及10.51±0.99)。白细胞计数:PE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典型PE组与PE组及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18及P=0.480)。三组研究对象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5、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混杂因素后,PC/MPV下降是PE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为0.892(95%CI 0.852-0.933),PC/MPV下降是不典型PE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为0.904(95%CI 0.863-0.947)。进一步绘制列线图建立预测模型。最后绘制ROC曲线验证模型,PE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59,而不典型PE曲线下面积为0.780。结论本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了不典型PE及PE孕妇疑似发病时的血小板参数改变特点,发现不典型PE血小板参数的改变同PE具有相似性,并且通过列线图模型发现血小板参数能个体化评估不典型PE及PE的发生概率。血小板参数有利于及时诊断不典型子痫前期,选择终止妊娠时机,在改善母儿预后方面具有一定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