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并购浪潮的出现,企业剥离应运而生。综观西方多次并购浪潮,仿佛剥离是诊治企业盲目并购的良药,尤其是第三次并购浪潮后,剥离事件在企业重组事件中所占比例就一直居高不下。1993年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拉开了我国企业剥离的序幕,并在企业重组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做大做强的思想已根深蒂固,相比其他扩张性重组活动,剥离活动(尤其是组织结构剥离)在理论界与实际中都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这种现象在国内尤为明显。此外,剥离对象选择的合理性往往是企业成功执行剥离的前提条件,因而,在执行剥离之前,对剥离对象的判定条件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已有文献在这方面的研究却很少。本文针对上述现象,从理论上研究了企业部门剥离(组织结构剥离形式之一)的剥离判定条件,致力于充实企业剥离理论。在认真分析企业剥离发展现状及界定企业部门及部门剥离等概念的基础上,对国内外企业剥离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述评,探讨了文章核心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及方法的可行性;基于阴渝生等(2009)提出的企业部门基本模型及效率准则,引入经营利润准则,假设下游产品线性需求及剥离决策对产出有影响,运用古诺竞争模型,研究了单一和多个输入与输出部门完全剥离条件,分析了下游市场竞争对剥离条件的影响,探讨了单一输入与输出部门不完全剥离状态的存在条件,并基于声誉机制进一步探讨了管理者关注收益或效用时部门剥离的可能性条件,即管理者个人行为对部门剥离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①无论在什么样的前提条件下,基于效率准则的剥离条件比基于经营利润准则下的更容易满足;②单一输入与输入部门的剥离判定条件都与下游产品市场规模a、生产资源b所需原料资源市场价Pw.及企业总控制成本相关,但输入部门的剥离条件从部门资源的市场价格方面判定,而输入部门的剥离条件更多从企业产品的市场规模判定;③对于多个输入或输出部门,各部门的剥离判定条件相互影响;④由于输出部门的剥离涉及两种产品的市场竞争,因而相比输入部门,产品的市场竞争性对输出部门剥离条件的影响更复杂;⑤不完全剥离虽是一种中间状态,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对企业而言,这种状态反而是最优的:⑥在考虑管理者个人行为对剥离行为的影响时,利润准则下声誉机制对管理者的监督作用明显大于效用准则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