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人为本”是一个时代的主题,在诸多领域中我们都会将这个观念应用其中。它是十七大报告中所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然而,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之路上,发展优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教育中合理、有效的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作为教育领域重要组成要素的视觉艺术同样也是人类认知能力的基本构成。一定程度上,深入研究美术教育就是对人类基本认知能力的培养。但是,我们知道,拥有艺术思维与艺术观察能力并不是与普通的认识相一致的。因为这不是简单的接受,而是在基础稳定的条件下进入拓展性和发散性思维。在美术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最终目标也就是如何使接受教育的主体具有这样一种思维能力。本文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进行的。主要从人类学、文化史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相互作用入手,探讨美术教育与教育的关系,美术与认知能力的关系,由此进一步延伸到通过美术教育的实践应用能力到接受群体的修养、文化品位得到提升的发展线索。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在教育中,或者说在美术教育领域中谈论以人为本这一观念呢?我们需要从人类学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只有人类在实践中拥有认知能力和审美观念,并不断探索未知领域、探索客观规律,进而收获新的认识、收获美、收获更多人文价值。因此,在人性的基本角度中,一个整体结构的形成是需要相互依赖的。视觉艺术作为塑造人性的基本能力进入人性以至于文化的建构中,也加快了美术教育的发展。文章的研究内容为中学阶段的普通美术教育。中学阶段的教学成果如何对青年学生个人今后的发展影响很大,文章通过阐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分析影响以人为本理念实施的因素,现阶段普通美术教育的现状,提出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相关实施细节。文章基于现阶段普通美术教育的一些问题,通过对现象分析,进行实际调查研究,并通过中学阶段来进入更为广泛的对大众美术教育的探讨。当然,以人为本并非仅仅是一个观念而已。其实际发展并非如此纯粹的以单个行为主体“人”为根本。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概念,包括理念、方法和实施。这一美术教育理念的提出并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而是丰富多彩的整体。思想及行动都要求从各种方面阐释以人为本的概念,它是一个综合的产物。同时,这一教育理念本身包含着诸多方面,又是一个集合体。多元性也包含着开放性、灵活性和应变性。以人为本涵盖的不仅是表面的意义,事实上更是一种哲学观念,是一种方法论,是从事教育事业以及人类事业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