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部控制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企业中逐渐作为一种管理、控制及治理职能而存在,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成为一项有助企业健康发展和受外部广泛关注的治理机制。然而,内部控制建设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模式,不同的企业通常需要根据其制度、战略或目标等实际情形进行建设与完善。在企业没有相关的内部控制建设经验或研究时,由于无特定标准以及对其他企业的借鉴作用不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往往存在缺陷,使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有不少研究表明,内部控制缺陷会使企业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如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与盈余管理程度等,而这些都将影响企业的价值。同时,企业本身的行为亦透露出内部控制缺陷对其会造成负面影响。本文在研究时发现,在我国处于自发性披露内部控制信息阶段时,自愿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极少,具有良好内部控制的企业更愿意披露相关信息。在我国进入强制性披露内部控制信息阶段后,更多的企业披露一般缺陷,而披露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的企业均较少。部分企业在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后,应及时采取修复措施。内部控制缺陷修复是企业发现并改正缺陷的过程。一方面,它有利于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减少因内部控制缺陷所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内部控制缺陷修复还向外界传递出积极的信息,如企业着重于提升内部控制质量,企业处于有序发展的状态等。可见,内部控制缺陷修复对企业具有积极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最终亦会影响企业价值。那么,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程度如何呢?本文以此展开研究。本文通过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对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影响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同时,本文通过比较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等上的差异,认为两者会对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此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加深论文的研究。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选取2012-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在对样本进行处理后,总计共6726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结果表明:内部控制缺陷会对企业价值产生负面影响,使企业价值降低,而内部控制缺陷修复会缓解这一影响,反过来使企业价值得到一定提升。并且,相比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无论是内部控制缺陷导致的企业价值降低程度或者修复使得企业价值的提升程度都更显著。论文最后就如何提高内部控制质量提出了相关思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