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清热泻腑方剂治疗中医辨证分型属痰热蕴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机理。方法:按照患者的就诊顺序编号,选择符合西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医辨证分型属于痰热蕴肺的患者4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2位受试者按1: 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1例,治疗组21例。对照组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提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方法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清热泻腑方剂(方剂组成:黄芩15g、大黄3g、杏仁10g、知母15g、冬瓜仁20g、瓜蒌15g、苇茎20g、桑白皮10g、鱼腥草15g、火麻仁10g、甘草9g),于观察第一天起开始服用,每日一剂,分早、晚各一次温服。两组疗程均为十天。治疗前后对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行评分,检测肺功能、血气分析及六分钟步行试验等各项指标,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均进行比较。结果:1在症候疗效方面,治疗后治疗组控显率为23.8%,对照组控显率为14.3%,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分级量化评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症状及体征分级量化评分分别为23.76±3.46和23.86±3.07,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治疗后症状及体征分级量化评分为9.86±4.09,对照组治疗后评分为13.43±4.07,两组治疗后症状及体征分级量化评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改善优于对照组。2两组肺功能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肺功能各项指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为56.42±3.84和63.53±3.83,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56.97±4.76和62.02±4.08,两组治疗后FEV1%预计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FEV1%预计值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 FVC)治疗前后分别为59.60±3.36和65.17±2.40,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60.00±3.57和64.09±2.90。两组治疗后FEV1/ FVC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FEV1/ FVC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表明治疗组对改善肺功能有一定作用。3两组动脉血气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动脉血气分析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有可比性。治疗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治疗前后分别为73.90±11.54和92.95±4.67,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74.19±11.22和91.29±5.02;治疗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治疗前后分别为46.33±4.34和41.76±2.10,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47.10±3.60和42.76±2.39,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PaO2和PaCO2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表明治疗组可以改善缺氧和减少二氧化碳潴留。4两组六分钟步行试验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六分钟步行距离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之间有可比性。治疗组六分钟步行试验治疗前后分别为444.52±39.90和471.24±37.63,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442.57±40.53和468.52±38.36,两组治疗后六分钟步行距离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六分钟步行试验治疗前后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表明治疗组可以增加六分钟步行试验行走距离。结论:清热泻腑方治疗中医辨证分型属痰热蕴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疗效肯定,可以较好地改善喘息、胸闷、腹胀、便秘等临床症状,减少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加快机体新陈代谢等作用,有助于缩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病程,减少患者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