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人类社会产生开始,人类就在苦苦寻求“发展”,发展始终是人类追求的需基本、最崇高、最普遍的目标。但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们科学技术的取得成果等的不同,对于“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给出了不同的回答,于是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发展理论和发展观。发展观作为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的,直接关系着一个社会发展的方向、程度、水平和效果,成为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不同的发展观体现着不同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与发展模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人类历史上,人类发展观主要经历了“古代社会的混沌发展观-近代社会的机械发展观-现代社会多种发展观-当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嬗变。而发展观的不同,本质上就是人们看待世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思维方式的不同。思维方式作为主体把握客体的理性认识方式,为人们提供不同的世界图景,潜移默化地支配着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在人类历史上,人类的思维方式也经过了“整体思维方式-对抗思维方式-和谐思维方式”的转换。本论文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观的历史嬗变与思维方式转换的历时态梳理,从而凸显以和谐思维方式为基础的、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的科学发展观重大意义。
论文一共分为六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现状、基本思路、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思维方式及其转换”主要对人类的思维方式进行了理性阐释,希望能对全文铺垫一个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思维方式的内涵、构成及其转换。
“第二章古代社会的混沌发展观与整体思维方式”主要用整体思维方式来分析古代社会主客体混沌一体的发展观。在古代社会,外在力量统治着人,人处于对自然、对他人、对社会的依赖关系中,群体主体的活动方式使社会呈现为主体活动的无主体状态,人的主体地位和人的主体性意识都没有充分显现,整体思维方式占据统治地位。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角来看这种发展观,其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人类主体的空场与缺失,一方面,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而缺少人类主体确立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人类自身的主观意识和思想理念上也缺乏这样的强烈愿望。
“第三章近代社会的机械发展观与对抗思维方式”主要用对抗思维方式来分析近代社会主客体对抗的机械发展观。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主体地位的提升与确立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人的主体作用在改造自然与改造社会的社会实践中日益凸显。但以对抗思维方式为基础的天人对立的近代机械发展观片面夸大了人的主体作用,而忽视了主体活动的受动性与规律性,忽视了自然对主体活动的制约性,导致了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诸如环境危机、生态失衡、两极分化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章现代多种发展观的碰撞与对抗思维方式的扬弃”主要论述、分析了从近代机械发展观到当代科学观转变过程中的现代多种发展观。现代社会对工业文明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种发展观,主要包括:注重生态环境价值的发展观、关注人的发展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
“第五章当代科学发展观与和谐思维方式”主要用和谐思维方式来分析当代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规律,标志着我们党对发展的内涵、要求、意义等问题的认识有了更加深刻、全面和清醒的理解与概括,实现了从传统“对抗思维方式”到现代“和谐思维方式”理论转换与从传统发展理论到现代发展理论的创新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