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17年十月革命成功以来,苏联共产党一直致力于在其加盟共和国范围内推广一种全新的政治文化体系,以巩固其政权统治。列宁去世后,随着党内斗争的加剧与经济形势的需要,斯大林为巩固自身在全党全国的政治地位,更加迫切地寻求一种能够有效控制苏共高层与普通民众的政治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制造典型人物形象是共产党政权传播其政治文化时所进行的政治动员的有效途径之一。“制造”一词的运用,不仅强调了形象塑造在反映实际问题时所起到的作用,更包含着“塑造”与“宣传”两个层面的意思,即如何塑造一个符合官方政治文化的人物形象,并对之进行广泛宣传,使其达到人尽皆知、深入人心、改造人性之目的。通过对制造典型人物,当局可以使其政治文化以一种浅显通俗的形式有效灌输到每一个苏联公民的意识中,以榜样的力量敦促全民对典型人物进行学习和模仿,且这种传播手段对于少年儿童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对典型人物的塑造与宣传、苏共政治文化传播以及苏共自身权力维护之间的关系进行个案研究,而帕夫里克·莫洛佐夫形象无疑是最为适合的选题。自1932年起,帕夫里克从乌拉尔一个偏远山村里默默无闻的孩子,在极短的时间内一跃成为全苏少年英雄,不仅有效传播了苏共的政治文化,达成了预期的政治目标,更颠覆了俄罗斯传统价值体系,深深影响了一代苏联人。从全文整体架构来看,本文可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在此笔者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学者对于此问题的研究现状,文章的研究途径、理论与方法,论文的整体架构及研究思路。第二部分主要分析苏联当局制造帕夫里克的背景,笔者着力于当时苏联的政治、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对此进行论述,认为当时苏联政治气氛的紧张、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展开、斯大林式的政治文化的形成以及苏共动员体制的形成是英雄帕夫里克诞生的背景。第三部分主要剖析苏联当局是如何塑造帕夫里克形象的,使之由一个村子里人见人厌的小孩逐步具备了各种少年英雄的光辉特质。笔者在此章节主要从如何选取典型人物,如何树立其光辉形象,以及帕夫里克在不同时代里不停涌现出的新特质等三方面进行剖析。第四部分主要分析苏联共产党是如何通过自身鼓动并组织各种社会力量对帕夫里克的形象进行宣传的。在这里,笔者将从司法部门、高层人物、新闻媒体、学校教育以及其他虽然琐碎却十分具有苏联特点的方式进行论述。第五部分主要分析苏联当局制造帕夫里克的目的,也即传播斯大林主义政治文化的目的。笔者以为,其目的有三:加速工业化进程、全面控制社会和造就苏维埃新人,同时这三点又都是为着斯大林政权的巩固而服务的。在第六部分,笔者主要分析制造帕夫里克对苏联社会所造成的影响。论文主要从消极方面来阐述,认为对帕夫里克形象的过度宣传造成了苏联内部告密的疯狂化与常态化,使其社会成扭曲状态,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并最终导致苏联执政合法性的流失。最后的结论部分,笔者在此对文章中分析的种种现象及问题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