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理论一般只把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而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概念隐喻理论则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普遍使用的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隐喻是跨域映现,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是用熟悉的具体的概念对陌生的抽象的概念进行推理分析的结果。作为人类的基本认知工具,概念隐喻有其特殊的哲学基础——新经验主义,也称为体验哲学。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人的思维并非超验的兑现,而是个人和集体包括遗传、环境、特定环境中的思维方式等社会功能经验总和。思维与身体有关,概念系统应以身体的经验为基础,并从经验那里产生意义,概念体系的核心直接依赖感觉、身体运动与社会经历。所以概念隐喻的产生是有据可寻的,其产生源于我们的身体体验和生活经验。本文以莱考夫和约翰逊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致力于探讨概念隐喻表达在小说《宠儿》中的体现,这些隐喻产生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及其对阐释主题的积极作用。本文从语言表达和小说结构两个方面归纳了《宠儿》中多次出现的概念隐喻,并对这些隐喻进行详细地归类分析,从认知角度探讨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过程以及这些隐喻存在的经验基础。在语言表达方面,《宠儿》主要出现了“食物”的隐喻,“名字”的隐喻,和“树”的隐喻,本文通过分析小说文本,分别归纳阐释了这些源域,并分析了他们所映射的目标域——黑人经历的苦难,他们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对自由的向往等。在结构方面,通过对《宠儿》结构的分析,本文认为小说的结构是对主题的隐喻,并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从结构到主题的映射过程。由于概念隐喻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本文还总结了产生上述隐喻的历史原因,社会背景和文化因素。小说作者使用上述隐喻来构建文本,服务主题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经历奴隶制受迫害的屈辱历史,遭受种族歧视,生活在以白人文化为主流的社会中的现实,都使得黑人倾向于以一种隐晦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概念隐喻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宠儿》的文本,通过对源域的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加客观、更加科学地理解小说所表达的思想。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对用概念隐喻理论分析文学作品,甚至用其他语言学理论分析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