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门客是一直被文学及史学研究者忽略的群体,他们是士阶层的组成部分,且集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代士的风貌与价值观,其文学形象十分典型。以往对门客进行研究的文章均采用狭义的门客概念,而本文使用广义概念,将客卿、刺客纳入广义门客范畴进行讨论。门客产生于春秋,盛于战国。春秋与战国的门客由于价值观不同,在文学作品上分别表现出尚忠义、具有复仇情结及求名利、提倡经世致用的特点,而两者具有的共同心理机制和行为模式直接影响到以他们为题材的故事的叙述,致使先秦门客故事常有固定的叙述模式。该模式在狭义门客、刺客、客卿三部分人群中的具体表现又有所不同。在情节模式化的情况下,门客群体的文学形象虽具有一定共性,但相互间的独立性很强,个体毫无混同感,其中一些人甚至被塑造成了先秦文学史上的典型形象。门客的语言具有本身的特性,狭义门客的语言存有策士与纵横家的影子,而客卿的语言则明显表现出了策士与纵横家的风格。《战国策》所描写的苏秦这一纵横客卿的形象与历史上真实的他有一定距离,这一点通过《战国纵横家书》与《战国策》的对比可见一斑。通过对比,历史上的客卿真实的语言风貌能够被还原出来,《战国策》在纵横客卿的人物及语言塑造上达到的高度也由此得到了体现。门客群体与个人留下的文章和著述极少,许多已佚,或因作者身份具有不确定性而不可进一步考证。如今可用于分析的门客群体的文学作品唯有《吕氏春秋》,狭义门客个体有公孙龙留下的《公孙龙子》一作。门客创作的主体是客卿,春秋战国的客卿留下了涵盖法、兵、纵横、儒、名等家的作品,这一部分客卿足门客与诸子的交集,在创作风貌上表现出了门客之语的功利性、实用性与极强的政治性,同时又表现出了诸子散文的工正广博、富于哲理。由于战国门客的资料比春秋丰富不少且前者的文学表现极其典型,所以笔者在这篇论文中将以战国门客为讨论的中心。论文的主要研究手法是对《战国策》、《战国纵横家书》、《史记》等叙述文本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其中的几种叙述模式,在对人物进行分层分析时使用分类法,将门客分为狭义门客、刺客、客卿三个群体进行论述,同时在分析历史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及相关研究资料整理春秋战国时代门客留下的主要著作,并借以分析其创作特征。门客是士阶层的缩影与典型,所以不论他们的文学形象还是论著特征,都对人们更深地了解先秦士阶层的文学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