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不良信息第三人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广东省高校学生为例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mprinthe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2月,一场大规模的扫黄行动——打击手机淫秽色情专项行动在全国铺开,国内三大电信巨头立下“军令状”,要彻查“手机黄毒”,斩断淫秽色情网站的收费链条。这场声势浩大的扫黄行动令学生家长们拍手称快,因为“手机黄毒”正在坑害无数在校学生,成为网瘾后的又一大教育难题。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1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达3.18亿,全国手机用户超过8.9亿,手机这一“第五媒体”的影响范围正日益广泛,手机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坑害的不仅仅是在校学生,更影响到了所有手机用户特别是手机网民。对手机不良信息的传播效果进行研究,从而提出免受手机不良信息负面影响的对策建议,对广大手机使用者特别是手机网民正确利用手机,免受手机不良信息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论文以“第三人效果”理论为指导,对手机不良信息的第三人效果认知和后续行为进行了验证,对影响手机不良信息第三人效果的因素进行了调查,从人口学变量、信息接触行为、信息类型、个体特质和社会距离五方面分别分析了影响手机不良信息第三人效果认知和第三人效果后续行为的因素,从而提出减少手机不良信息社会影响和危害的对策。  本论文对100个常用手机Wap网站的不良信息分布现状进行了内容分析,对广东10所高校大学生的手机不良信息接触现状,对手机不良信息的第三人效果认知、第三人效果后续行为以及手机不良信息第三人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文献调查、内容分析、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手机不良信息的第三人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验证手机这一新媒体环境下是否存在第三人效果,探讨人口学变量、信息接触行为、信息类型、社会距离和个体特征对手机不良信息第三人效果是否有显著影响。  本论文的研究结论是:  1.大学生对手机不良信息产生了第三人效果,即大学生认为手机不良信息对其他人的影响大于对自己的影响并支持限制传播手机不良信息。  2.自尊程度和独生子女是影响手机不良信息第三人效果认知的主要因素,自尊程度和独生子女与手机不良信息第三人效果认知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3.信息接触频率、主动接触、每月手机消费、性别和第三人效果认知(即社会距离)是影响手机不良信息第三人效果后续行为的主要因素。  4.手机不良信息给大学生在学习、手机消费、身心健康以及个性与品质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移动运营商、手机WAP网站经营管理者、政府及信息监管部门和手机用户应各自采取不同措施,共同减少手机不良信息带来的消极社会影响。
其他文献
伴随着电视在乡村的普及,电视这一“外来文化”对少数民族乡村社会“本土传统”有着怎样的影响也越来越被重视。本文运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结合传播学、民族学、社会学的相关知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改革进程中的各种矛盾不断凸显,导致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严峻的挑战。政府、媒体和公众是突发事件中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
新闻传播的对话性主要指新闻文本与受众之间平等地相互"问""答"的关系,是新闻传播的一项内在属性.开放性、持续性和有限互动性是新闻传播对话性的鲜明特点.对话性得以有效实
对于《人民日报》来说,其新闻评论的话语形态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而新闻评论话语形态的变化又充分反映了媒体与社会之间密切的互动关系。   本文的核心问题是:以《人民
本文的中心是以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对“药家鑫事件”在报道上的差异为研究个案,从中总结出不同的传播媒介对新闻传播效果的影响。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使得网络媒体成为受众在
自2009年《建国大业》的热映,献礼片这一特殊的电影类型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引起了学界的关注。献礼片不是中国独有的电影类型。在国外献礼片会偶有出现,相较而言国内献礼片的
本文探讨的是媒介与身体的同化关系,但也可以理解为身体视角下的媒介研究。加拿大传播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以及“媒介是人的延伸”的思想,为本文提供了一定
随着推土机机械式变速器试验技术和手段不断更新,开发由计算机控制,能够自动、手动操作并存,数据处理精确的综合试验台,完成对不同型号推土机的机械式变速器总成进行性能试验
期刊
2008年的水性涂料市场迎来了政策利好、产品及需求升级的良好市场面,水性涂料产业迎来了市场化普及的黄金发展.从目前水性涂料市场趋势来看,下面一些涂料倍受市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