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2月,一场大规模的扫黄行动——打击手机淫秽色情专项行动在全国铺开,国内三大电信巨头立下“军令状”,要彻查“手机黄毒”,斩断淫秽色情网站的收费链条。这场声势浩大的扫黄行动令学生家长们拍手称快,因为“手机黄毒”正在坑害无数在校学生,成为网瘾后的又一大教育难题。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1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达3.18亿,全国手机用户超过8.9亿,手机这一“第五媒体”的影响范围正日益广泛,手机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坑害的不仅仅是在校学生,更影响到了所有手机用户特别是手机网民。对手机不良信息的传播效果进行研究,从而提出免受手机不良信息负面影响的对策建议,对广大手机使用者特别是手机网民正确利用手机,免受手机不良信息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论文以“第三人效果”理论为指导,对手机不良信息的第三人效果认知和后续行为进行了验证,对影响手机不良信息第三人效果的因素进行了调查,从人口学变量、信息接触行为、信息类型、个体特质和社会距离五方面分别分析了影响手机不良信息第三人效果认知和第三人效果后续行为的因素,从而提出减少手机不良信息社会影响和危害的对策。 本论文对100个常用手机Wap网站的不良信息分布现状进行了内容分析,对广东10所高校大学生的手机不良信息接触现状,对手机不良信息的第三人效果认知、第三人效果后续行为以及手机不良信息第三人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文献调查、内容分析、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手机不良信息的第三人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验证手机这一新媒体环境下是否存在第三人效果,探讨人口学变量、信息接触行为、信息类型、社会距离和个体特征对手机不良信息第三人效果是否有显著影响。 本论文的研究结论是: 1.大学生对手机不良信息产生了第三人效果,即大学生认为手机不良信息对其他人的影响大于对自己的影响并支持限制传播手机不良信息。 2.自尊程度和独生子女是影响手机不良信息第三人效果认知的主要因素,自尊程度和独生子女与手机不良信息第三人效果认知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3.信息接触频率、主动接触、每月手机消费、性别和第三人效果认知(即社会距离)是影响手机不良信息第三人效果后续行为的主要因素。 4.手机不良信息给大学生在学习、手机消费、身心健康以及个性与品质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移动运营商、手机WAP网站经营管理者、政府及信息监管部门和手机用户应各自采取不同措施,共同减少手机不良信息带来的消极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