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baich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时代,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深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共同推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在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变得异常的丰富同时,也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道德问题,许多人只追求物质利益而罔顾道德;信仰问题,在科学理性的统治下,人们变得肆无忌惮,无所畏惧,唯利是图;人际关系问题,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与人间变得冷漠,迅捷的通讯方式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束缚,造成了人与人间的机器关系,人开始变得异常孤独……。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为我们解决当前的时代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提供了理论借鉴。本文首先分析了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在此基础上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启示,即交往行为理论为共产主义社会实现提供了理论借鉴,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速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进程。在对交往进一步分析后得出,通过主体学习道德实践知识和认知知识,方面可以促进生产实践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扩大主体间交往的共识,使生产关系得到更新,从而促进时代问题的解决,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交往是以语言为媒介或者手段,以文化为实质内容的自由主体间的交往。因此可以说,交往就是文化交往。于此,我们可以得到更深层次的理论借鉴,即通过文化交往来助推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
其他文献
罗尔斯顿的《哲学走向荒野》在中外学术界影响巨大,引发关于环境伦理的热烈讨论,引领当代哲学的荒野转向。中外学者对其研究成果颇丰且主要集中在“自然价值论”上。在笔者看
本文以魏玛共和国之失败所引起的自由主义与反自由主义的学理交锋为主要考察对象,围绕施特劳斯、阿隆对韦伯的现代性问题和政治哲学思想的评论,着重揭示他们对现代性社会中相
近代西方哲学以认识论转向为标志,但无论经验论还是唯理论都没能解决或者澄清科学认识发生的根源问题。传统科学哲学虽也在克服近代哲学的弊端,但从现象学角度看,其努力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