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腔内治疗在髂股动脉闭塞症治疗中的疗效;评价球囊扩张和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这两种术式的效果;探讨腔内治疗适应症及血管鞘穿刺植入方式的选择。方法收集30例髂股动脉闭塞症患者的腔内治疗资料,对腔内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评分及踝肱指数进行比较,并通过随访的结果来评价腔内治疗在髂股动脉闭塞症治疗中的疗效;通过球囊扩张和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的患者术后再闭塞的比较,评价球囊扩张和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这两种术式的效果;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探讨腔内治疗适应症及血管鞘穿刺植入方式的选择。对58例行腔内治疗与旁路转流术治疗的髂股动脉闭塞症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行走时间、踝肱指数、预后评价及随访1年内的再狭窄或闭塞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30例患者经腔内治疗29例获成功,成功率达96.7%。腔内治疗成功的29例患者术后病变血管直径可达正常的80%以上,其中5段病变动脉(2段髂动脉闭塞,长度14cm,3段股浅动脉狭窄90%,长度10cm)经腔内治疗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症状评分由术前的8.38±1.78下降到出院前的2.83±1.75(P<0.001),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44±0.078上升至出院前的0.92±0.049(P<0.001)。术中将血管鞘直接通过暴露的切口直视动脉穿刺植入的4例患者,术中因植入的血管鞘不稳定出现了从血管鞘周围喷血的现象,而于暴露切口上1-1.5cm处经皮潜行至切口下直视动脉穿刺植入血管鞘的另4例患者未出现喷血的现象。术后有4例肥胖患者出现穿刺处血肿(均为经皮穿刺)。术后29例患者平均随访6~12个月,2例患者再次出现下肢缺血症状,经下肢动脉CT血管重建检查球囊扩张后再狭窄,1例行球囊扩张,另一例行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后好转出院。其余27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复查血管超声,血流通畅。②腔内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旁路转流组(P<0.05),腔内治疗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行走时间短于旁路治疗组(P<0.05),两组间术后预后情况、术后踝肱指数及随访1年内的再狭窄或闭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治疗髂股动脉闭塞症有较好的疗效,对长度(>8cm)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可尝试腔内治疗,髂股动脉闭塞症应首选腔内治疗;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在髂股动脉闭塞症治疗方面较单纯球囊扩张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和通畅率;行腔内治疗时对于肥胖及动脉病变较为严重的患者建议在1-2cm切口上1-1.5cm处经皮潜行至切口下直视动脉穿刺植入血管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