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生命的基础是我们的身体,而这些身体又为我们的社会提供了支撑。为了让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并朝着文明的方向前进,伦理关系必须得到有效的指导。但是,身体伦理却常常被忽略或者被扭曲,这是一个令人遗憾的现状。在父权体制下,人类的身体尤其是女性身体一直以来都是被压迫和贬抑的对象,即使在21世纪,由于性别差异的存在以及男权思想的长期影响,女性的身体占据突出地位,她们心扉与意识被忽视。“丰县生育八孩女子”在微博上的曝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的基础是我们的身体,而这些身体又为我们的社会提供了支撑。为了让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并朝着文明的方向前进,伦理关系必须得到有效的指导。但是,身体伦理却常常被忽略或者被扭曲,这是一个令人遗憾的现状。在父权体制下,人类的身体尤其是女性身体一直以来都是被压迫和贬抑的对象,即使在21世纪,由于性别差异的存在以及男权思想的长期影响,女性的身体占据突出地位,她们心扉与意识被忽视。“丰县生育八孩女子”在微博上的曝光,将拐卖妇女这一类的社会问题又一次拉回了大众视野。受害者的特殊性以及隐私性,要求媒体和观众在报道、讨论该类案件时有很多伦理以及法律上的红线不能逾越。文章通过文本分析、案例分析方法对拐卖妇女微博新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女性的身体处境与身体困境出发,探究女性自古以来的处境、被压迫的困境,为文章提供了背景基础。以在微博平台中讨论度较广的“丰县生育八孩女子”新闻为例,指出当前在以拐卖妇女为主题的微博新闻报道中展现的身体伦理问题以及所产生的身体伦理问题的成因。研究发现,在拐卖妇女这一报道主题中,上至央级媒体、下到地方媒体,从消息、通讯到评论,不管是原创的新闻还是转载报道都存在身体伦理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新闻价值以及保护被拐妇女人格尊严以及身体自由,文章最后提出拐卖妇女微博新闻中身体伦理问题规范路径,对于关照中国社会中存在的“拐卖类”问题具有必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中产阶层依托于改革开放后的私营商户和个体户产生。同时段,都市剧作为一种影视剧题材出现在大众视野。可以说,都市剧从诞生之初就与中产阶层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都市剧以现代城市为时空背景,讲述某一群体的生活境遇与情感经历。但近些年来都市剧在影像空间呈现上逐渐向中产阶层偏倚。声称还原真实现代生活的都市题材电视剧逐渐向中上阶层生活靠拢,无形之中完成了文化叙事主体的
培养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需求,也是实现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策略。义务教育承担着提升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精神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然而学校方面却缺乏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意识,忽视了对学生的科学过程技能的培养。此外,我国目前探究教学水平高的教师仅占半数左右,还需要着力培养更多探究教学水平高的教师,从而为我国培养更多科技创新人才。本研究聚焦于科学过程技能的概念,
第五届进博会是展现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决心的又一次重大国际展会,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上海媒体在展会期间的良好表现使得第五届进博会成为一个考察地方媒体报道框架的难得案例。基于框架理论,以2022年11月4日-11日期间有关第五届进博会的报道为分析样本,采用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解放日报》如何通过选择、凸显和组织相关事实呈现进博会,进而识别其中所隐藏的报道框架。同时,探讨这些框架生成
元宇宙的兴起,使得虚拟人博主成为热词。超写实虚拟人成为新生一代虚拟人呈现方式,如华智冰、柳夜熙等。超写实虚拟人具有极具真人感的外观与人设,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图文、短视频进行身体展演吸引受众,并与受众互动,成为拥有众多粉丝的网红虚拟人博主。因此,探究网红虚拟人博主与受众之间的交互性具有较大研究价值。虚拟人博主是虚拟人的一种具象化应用形态。本文从符号互动理论的视角,以虚拟人博主为研究对象,聚焦交互性这一
1915年9月15日,生逢其时的《新青年》杂志创刊,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一篇篇文章在杂志上的发表,促进了国民思想的解放。中国青年一改旧有面貌,以“新青年”的身份走上为了国家救亡图存的道路。青年一词开始随着青春、新青年走到台面上来。站在新时代新青年的立场上,去探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新青年》杂志是如何建构与呈现青年形象颇具时代意义。本选题将具体视角缩放到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新青年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加强文博新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同时推动“公众考古”发展,让更多公众了解文博知识并积极参与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来,成为了文博新媒体传播的重要课题。尽管我们已经进入社交媒体的时代,然而在注意力资源稀缺的情况下,过去冷门的文博要突破圈层走到大众面前来并非易事。2021年3月,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坑重启发掘重大考古发现陆续揭晓,文博新媒体利用多种新媒体技术手段,
作为一个农业强国,“三农”问题始终备受关注。电视媒体,尤其是电视农业频道,承载了宣传“三农”、服务“三农”的重任,始终承载着为农民提供信息、面向广大农村地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职能。近年来,伴随“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农村信息化及数字化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面对这一“三农”环境的巨大变化,电视农业频道也面临诸多现实变动。持续数字化、智慧化升级的乡村传播基础设施,不断现代化、科技化
据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为81.6%,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0本,均高于2020年同期数据。国民阅读率的提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于传统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共同作用。纸质文本和电子屏幕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只有耐心地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纠葛,才能真正理解新技术是否会改变我们的阅读方式。本文旨在以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为主题,分析两者的演变过程和差
从4P理论到4C、4R理论再到价值共创理论,可以看到消费者与企业的地位逐渐趋于平等,两者的利益开始捆绑在一起,已然类似于同盟关系。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行为与用户行为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APP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阵地,为企业与用户的连接以及企业开展价值共创搭建了一个虚拟空间。而互联网运营则是企业盘活APP、为用户提供超越期待的体验、与用户一同打造社区生态的底层工作。从长远来看,我国汽车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疫情的蔓延给全球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接种疫苗是防控疫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可有效降低接种人群感染、重症和死亡风险。媒体是疫情期间公众获取包括疫苗接种信息在内的疫情信息的主要来源。媒体对新闻事实的选择和凸显即新闻框架,媒体新闻框架影响受众框架的形成。疫苗议题具有鲜明的公共议题属性,即个人的疫苗接种决策与行为关系社会的整体利益,因此,本文从疫苗接种宣传报道中的“权利-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