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的表达方式,从专业角度来说主要有平面、立面、剖面以及透视,然而这些图纸中所呈现的所有尺寸数据、结构形式,它的纹饰,它表现出的地面、墙面或顶部,都不足以说明建筑。建筑的艺术,在于无法从图纸上表现出来的部分,在于被所有可呈现的部分所围合的那不可呈现的空间。如果建筑是一本书,空间就是文字,它始终是建筑最重要的主角,但无法以任何方式被表达出来,而只能通过直接的体验去感知和了解。在被作为供奉神祗的巨型雕塑品的古希腊建筑时期,在作为权力象征的罗马建筑时期,或是在作为神性空间的哥特建筑时期,建筑空间始终与实实在在的人无关,与人的体验无关。直到人文思潮蓬勃兴起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空间才开始与人体比例挂钩,开始考虑人的体验,开始从人的视觉、行动、心理等方面出发研究空间构成和组织规律。而在现代主义建筑诞生以来,情感化、人性化的建筑成为一批建筑师不懈的追求,著名的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就曾说:“现代设计的最新课题是要使合理的方法突破技术范畴而进入人情与心理的领域。”建筑的发展历程中,不断从其它学科借鉴、汲取各种不同的思想、理念、方法和技术,在寻找能帮助建筑空间进入人的心理,使人的情感能因空间而迸发而获得共鸣的方法和手段时,叙事学进入了建筑师的视野。叙事学注重的是读者的阅读体验、对作品的诠释,以及理性分析作品的构成和组织结构,以理性的结构研究入手,最后落实到感性的读者体验,这一点与建筑界所追求的,以理性手段营造感性空间的目标不谋而合,而在这些年的研究发展中,叙事学从单一的文学叙事,转向了多方向跨学科的叙事学研究,尤其是与各种艺术形式结合甚广,无论在音乐、舞蹈、绘画、戏剧及至电影,都出现了相关的叙事研究,对于叙事理论在建筑领域的表达研究,无疑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理论依据。无论在国内外,叙事与建筑相结合都属于比较新的课题,无论在理论或实践上都不算成熟,本文试图通过对文学、剧作方面的叙事进行分析,以此为参考,并借鉴电影建筑学、现象学的理论,浅要分析叙事性在建筑空间中的表现方式。另通过对大量建筑案例的分析进行说明和佐证,总结出一系列叙事性空间的设计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