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源磷酸氢钙(Dibasic Calcium Phosphate from Plant Sources,Plant DCP),是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主要利用肌醇渣为原料,经酸解、生石灰中和及沉淀等获得的饲料级磷酸氢钙产品。为研究其对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肠组织发育,血清生化指标,骨骼发育及蛋白、脂肪、纤维和钙磷等吸收利用率的影响,探讨这种新型磷添加剂的应用效果,为广泛应用此添加剂提供参考。试验选择刚出壳的健康AA+肉仔鸡180只,分为I、II、III、IV4个处理组,每处理45只鸡,每5只为一个重复。I组日粮不添加任何磷酸氢钙添加剂,II组日粮按营养标准磷的量添加矿源磷酸氢钙,III组日粮按营养标准磷的量添加植源磷酸氢钙,IV组日粮按营养标准磷添加量的95%添加植源磷酸氢钙。饲养试验期为45d,结束后进行屠宰。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III组肉鸡的增重情况和料肉比最好,42d时日增重达48.75g/d,料肉比最低为1.85;I组肉鸡的饲料摄入量和日增重最低,日增重为39.19g/d,显著低于II组的均值44.29g/d(P<0.5)。3周龄,III组肉鸡粗蛋白和粗纤维的利用率与II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第6周龄,III组的磷表观代谢率较II组显著提高了15.17%(P<0.05);干物质、粗脂肪、粗蛋白及粗纤维四项营养素表观利用率,仅IV组的粗脂肪利用率与II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指标III、IV组与II组相比都差异显著(P<0.05);I组的这四项指标与II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日龄的增长,添加植源DCP的肉鸡对养分的利用率与矿源DCP组的差异越来越明显,这与生长性能的结果一致。I组除屠宰率外,其余屠宰性能指标均显著低于II、III和IV组(P<0.05);III组肉鸡的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三项指标均显著高于II组(P<0.05);胸肌率、腿肌率,III组显著高于II和IV组(P<0.05)。各处理组血磷含量保持在1.6~2.7mmol/L、血钙含量维持在2.2~2.9mmol/L范围内,碱性磷酸酶活性与血清钙磷含量没有直接关系;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I组的均值最高1718.20U/L,III组的最低931.67U/L;血磷含量,I组比II、III、IV三组高17.33%、17.91%和20.92%(P<0.05),血钙含量,I组显著高于III组,高8.56%(P<0.05);I组骨骼发育最差,胫骨重量和长度均显著低于其余3个处理组;胫骨长度, III组的显著高于II组(P<0.05);骨磷百分含量,III组与I组相比差异显著,高11.89%(P<0.05);骨钙百分含量,III、IV组与I组相比差异显著,分别比I组提高了12.88%和11.77%(P<0.05)。十二指肠、空肠的绒毛长度,I组与另外三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十二指肠绒毛长度III组比II组显著提高10.69%(P<0.05);回肠段绒毛长度,III组与I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十二指肠和空肠的V/C比值,I组与II组、IV组有差异显著性(P<0.05);I组十二指肠的肌层厚度与II、IV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皱襞高度III组与II组相比差异显著,III组的皱襞高度较II组提高了7.8%(P<0.05);日粮中添加植源DCP能显著提高肉鸡的产肉性能及营养物质的利用率,肉鸡对植源DCP的吸收效果优于矿源DCP,促进了钙,磷的吸收,对屠宰性能和骨骼的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I组在日粮缺乏钙磷的情况下,对各营养素的表观利用率高,说明日粮缺乏钙磷会反馈提高该组肉鸡小肠的吸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