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育最主要的实施方式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低又决定着最终教学效果的好坏。种种低效的课堂教学不仅漠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也严重阻碍了课程改革。虽然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诸如有效数学课堂教学内涵的界定、有效性评价等亟待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维度进行观察、调查、分析,初步确立如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1)教师教的有效性评价标准:①教学过程: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认知需求;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讲授或探究循序渐进,从中让学生弄清新知内容及其本质特征并让其体会数学思想方法。问题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开放性、层次性及现实意义。提问时机选择恰当,提问后引导学生思考解决;例题或习题讲解后,会为或让学生提炼出程序性、操作性的方法,并做适量的变式练习;先引导学生从新知、思想方法、情感认知等方面小结,教师再补充;及时进行过程性评价,以获取反馈信息来调整教学进程或难度,并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困惑。②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重新组织教材内容(顺序调整、充实或减少等),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实际问题联系;例题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变通性和有序性,习题有梯度,具有温故固新,解决学生易错、易混淆问题等功能;教学容量适中(以达成教学目标出发),深浅有度,根据学生接受情况及时调整;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点。③教学方法:熟练把握各类教学方法的特性,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认知及情感、教学资源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引导式教学思想为指导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所选方法,并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性;学生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度高,数学思维得到训练,数学思想方法得到巩固,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④教学效果:学生(大部分)对概念、定理的理解深刻,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准确运用,且能很好地迁移联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观察、分析、猜想、归纳、抽象等)与数学探究、建模、交流、实践应用能力得到发展,并掌握了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情感(数学学习兴趣、意志、意义,数学严谨性、确定性的认识等),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严谨的治学态度及良好的思维习惯得到提升。⑤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内容特征、学生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并能在恰当的教学环节熟练使用;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自然,优势互补,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学习效率得到提高,更好地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帮助学生更易理解数学知识。(2)学生学的有效性评价标准:①学习参与:学生(大部分)参与学习(包括听、说、读、写)的积极主动性较高;学生自我控制力强,学习精神状态良好,注意力保持长久,具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思考、解决问题较快较正确,融入问题情景,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发表个人见解,有强烈解决问题的欲望。②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与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特点、教学目标契合,以有意义接受学习为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动手实践等方式为辅:学生学、思、议、练累计时间不少于40%,合作、交流、探索的内容具有思考性和挑战性,学习活动开展井然有序;师生、生生及与媒体间信息交流充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得到激发,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得到培养。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本研究中尚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师样本容量较少、未确定各指标权重等),所有的不足都有待今后深入学习,作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