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势在必行。天津市的蔬菜产业在第一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提高其生产效率决定蔬菜产业发展的未来。从普通农户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天津市蔬菜产业的经营主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每一种经营主体的变化都深刻影响着天津市蔬菜产业和其生产效率的发展变化。通过对天津市设施蔬菜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初步发现,无论是蔬菜种植的普通农户,还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他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存在一些制约生产效率提高的因素,从而导致天津市蔬菜产业总体效益偏低,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蔬菜经营主体的生产积极性,甚至对天津市蔬菜产业的总体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目的,以天津市蔬菜经营主体为特定研究对象,发现蔬菜产业乃至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的对策建议,将对天津市蔬菜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具体的研究内容为:第一章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介绍了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可能的创新点。第二章重点介绍了论文的理论基础并将文中的设施蔬菜经营主体进行了详细、具体的研究界定。第三章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天津市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为:蔬菜产业发展稳中有波动、农业工程的推动促进了天津市蔬菜产业发展、蔬菜生产突破了季节性限制、蔬菜种植的品种较多但优质特色蔬菜很少。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如下:蔬菜类农业龙头企业数量较多,总体实力较强,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普通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一般;蔬菜类合作社发展较快,呈现生产区集聚的发展局面,但是合作社的规模相对较小;家庭农场的注册数量较多,但是注册资本相差较多,家庭农场实力差距大;种植大户的经营主体大都是“夫妻档”,或者户主一人主营,在农忙时雇佣短期劳动力进行帮忙,长期雇工很少;普通农户拥有一定的固定资产,但是经营规模偏小。第四章先对整理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处理,然后运用DEA-BCC模型对不同设施蔬菜经营主体的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并根据测算结果对不同设施蔬菜经营主体的生产效率进行了结果分析;第五章根据第四章的分析结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提高蔬菜种植户的有效组织化水平、促进不同经营主体发挥自身的最大效用、加速职业化蔬菜生产经营主体的培育、加大用于蔬菜种植的财政投入力度和延长蔬菜产业链,以期为天津市蔬菜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第六章总结得出了本文的结论,剖析了本文分析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