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MSCT检查对Crohn病(Crohn’s disease,CD)的病变部位肠壁厚度进行测量、分析,以正常肠壁厚度作为对照,比较CD病变处肠壁厚度与正常肠壁厚度的差异、活动期与静止期CD病变部位肠壁厚度差异,研究肠壁厚度在CD病病变严重程度定量评估中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住院并经过临床、影像、肠镜或手术及病理等综合方法诊断为CD的68例患者,男性36例,女性32例,其中44例患者MSCT检查图像入选;另选取20例在MSCT检查中小肠、回盲部及升结肠未见明显异常者作为对照组。由两名影像诊断医生在Syngo Acquisition Workplace后处理工作站分析此44例病例的CT表现;然后将病变组肠管分为三组:小肠组、回盲部组、结肠组,分别测量每处病变肠壁的厚度;将对照组肠管分为三组:小肠组、回盲部组、结肠组,分别测量每组肠壁厚度(测量前预览各期图像,避免蠕动波的干扰)。运用非参数统计中两个独立样本的检验比较病变组与正常组肠壁厚度的差异;然后将病变组分为活动期与静止期两组,运用同样方法,进一步比较活动期与静止期肠壁厚度是否存在差异。结果1.44例行MSCT检查的CD患者中,均可见肠壁增厚、肠腔狭窄,病变单发者10例(22.7%)、多发者34(77.3%)例,病变累及小肠35(79.5%)例、累及回盲部32(72.7%)例、累及结肠20(45.5%)例,病变同时累及小肠、回盲部及结肠者14(31.8%)例;病变只累及小肠和回盲部的有11(25%)例,病变只累及小肠和结肠的有1(2.3%)例,病变只累及回盲部和结肠的有2(4.5%)例。肠壁强化呈分层或单层、且为中度或明显强化者26(59%)例,肠壁单层强化且强化程度较轻或未见明显强化者18(41%)例,多数肠壁可见溃疡形成,5(7.3%)例并发瘘或脓肿,7(10%)例并发肠梗阻,可见“木梳征”者有24(54.5%)例,肠壁周围纤维脂肪密度增高者21(47.7%)例,部分患者腹腔及腹膜后可见肿大淋巴结,其中所测最大淋巴结长径约为1.36cm。2.根据CD活动期与静止期指标,统计病变处于活动期的患者有26(59.1%)例,处于静止期的患者有18(40.9%)例。3.对肠壁厚度进行分析比较,测量结果中病变肠壁厚度范围为0.38~1.42cm,平均厚度为0.68cm,对照组肠壁厚度范围为0.06~0.14cm,平均厚度为0.10cm,CD病变处肠壁厚度均较正常组肠壁厚;活动期小肠组、回盲部组及结肠组肠壁平均厚度分别为:0.766±0.128、0.834±0.218、0.773±0.149cm,静止期小肠组、回盲部组及结肠组平均肠壁厚度分别为:0.467±0.052、0.511±0.048、0.512±0.054cm,活动期病变肠壁厚度平均值较静止期病变肠壁厚度平均值大。结论MSCT可清楚显示CD肠腔、肠壁及肠腔外并发症的病变情况。MSCT检查利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对薄层图像进行任意层面的重组,可以准确地测量病变部位肠壁厚度。肠壁增厚不仅可以作为CD诊断的重要影像特征,同时也可以根据病变肠壁厚度初步判断病变的活动程度,实现CD病变的定量研究。对于复查的患者可仅行平扫与静脉期检查,省去动脉期,以减少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