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女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并在女子500米计时赛项目上达到了世界水平。但应该看到短距离项目整体水平尚未得到全面提高。为了备战2008年奥运会、进一步提高我国短距离自行车项目的整体实力,本研究拟对我国12-17岁女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体能特征进行探讨,但由于研究方法的原因研究一直没有新的突破,同时也没有人对体能特征模型及其评价标准进行研究。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以参加“2002年全国青少年自行车赛”200米和500米计时赛的12-14岁和15-17岁两个年龄阶段女运动员58人为研究对象,对运动员的体能特征及指标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建立了我国女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两个年龄阶段体能特征的评价模型,并对影响200米和500米计时赛成绩的体能特征和体能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同时建立了体能评分表、等级评价表和体能综合水平的等级评价表。 研究结果表明: 1.我国12-17岁女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身体形态关键指标是“去脂体重”,表明具有较大的去脂体重始终是这一阶段女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的重要形态特征。 2.我国女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身体机能关键指标,12-14岁:“最大无氧功率”、“平均无氧功率”,其特征为肌肉尤其是下肢肌肉的最大输出功率高和保持高水平输出功率的能力强;15-17岁:“最大无氧功率”、“平均无氧功率”和“每搏输出量”,其机能特征为肌肉尤其是下肢肌肉的最大输出功率更高、保持高水平输出功率的能力更强、下肢爆发力强和心功能水平较高。 3.我国女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身体素质关键指标,12-14岁:“起动时间”、“仰卧起坐”、“卧拉”、“立定跳远”、“骑行30秒”,其特征为下肢肌肉爆发力强、全身肌肉最大力量及力量耐力水平高;15-17岁:“起动时间”、“持续时间”、“100米跑”、“骑行15秒”,其特征为爆发为更强、腹肌快速力量耐力发展水平和综合速度水平更高。 4.随着我国12-17岁女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年龄的增长,运动员的体能特征亦发生变化。 5.体能综合评分与各专项成绩得分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70至0.97之间),显示出它们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从而证明了体能指标筛选的有效性及所建能模型的可靠性。因此,本文所建的评分标准及等级评价标准可作为12—17岁女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的体能评价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