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发展与乡村规划建设历来是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问题。近年来广州中心城区的转型升级以及广州城市发展的“东拓”战略对增城村庄建设与发展、村庄重构与转型产生重大影响。鉴于增城村庄地区地理区位与所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城乡关系的特殊性与代表性,有必要从城乡互动的角度对村庄发展与村庄规划建设的相关理论机制进行系统性研究,以寻求符合大都市郊区发展特点的村庄规划体系。本论文从回溯大都市区村落的演化发展历程入手,对大都市郊区村庄在快速城市化影响下的发展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了总结,并重点对大都市郊区村庄用地转型以及快速城市化推动下的村庄用地矛盾进行了具体分析,然后从城乡统筹的视角提出了大都市郊区村庄发展与城乡关系的新内涵。接着,在对村庄规划体系建设发展历程认知和村庄规划内涵深入审视的基础上,提出了村庄规划的新内涵,构架了村庄布点规划(系统)和村庄综合规划(个体)双层次模式的村庄规划新体系,并从技术路径、内容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新体系模式的深入建构与阐述。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原野调查、文献参考以及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并综合运用GIS、统计分析等空间计量手段测算村庄现状基础和发展潜力,通过城乡规划理论研究和增城村庄规划的经验总结,为大都市郊区村庄规划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基于此,本论文以增城为例探讨了大都市郊区村庄规划建设中的制度创新与方法革新。通过分析增城辖区内村庄的历史发展路径、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大都市城乡关系对村庄发展的作用机制。在系统梳理增城村庄发展基础和土地利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增城当前村庄发展各类土地问题背后的原因机制。提出村庄规划应首先以平衡农村土地利益关系(包括城市利益与农村利益、农村内部各种利益)为出发点,通过控制性约束和弹性规划引导相结合的方式,统筹配置,实现村庄土地利益结构平衡和空间利用结构优化。根据村庄受到城市化影响程度的不同,将大都市郊区村庄发展模式归纳为“完全城市化地区村庄”、“城市化过渡地区村庄”和“非城市化地区村庄”三种类型,并提出不同类型村庄差异化的规划指引。通过对增城村庄规划发展的实证案例研究,归纳总结了当前村庄规划存在的关键土地问题及原因,一是规划无法解决村庄建设/非建设用地的用途管制问题;二是规划无法明确村庄地域范围内各类土地使用的空间范围界定;三是规划未能充分考虑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与所有权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从村庄布点规划、村域综合规划两个层次,对增城村庄规划编制实施进行创新探索。最后,通过对村庄规划的本质和问题表现的分析,从规划理念、规划方法、规划内容和规划实施等方面分析了村庄规划的实施机制,并由此提出以增城为例的大都市郊区村庄空间调整和改造的规划指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