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霉S2的生物特性和发酵产杀虫物质的初步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6406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杀虫剂具有选择性较强、高效低毒的特点,生物杀虫剂代替目前普遍使用的化学杀虫剂是今后防治植物病害的重要方向之一。本实验室保存了一株初具杀虫活性的S2菌株,为了合理评价和利用该菌株,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对S2菌株的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进行观察,并通过该菌18S rDNA序列分析以及系统发育树的研究,发现S2菌株与和M.ramannianus的同源性高达99%,认为它们可能是来自该属的两个亲缘关系较近的种。以两种商品化杀虫剂为阳性对照、以乙醇处理为空白对照,考察了S2菌株发酵提取物对三龄蚕的致死活性,结果显示其LC50具有显著性,表明了该菌产物具有明显的杀虫活性,并且胞内产物对蚕毒性较大,提示杀虫活性物质可能主要来自胞内。建立了发酵提取物的紫外检测半定量方法,活性提取物的紫外λmax为254 nm,实验提示提取物的活性与其A254值在一定条件下呈正相关,故初步确定可以用254 nm处的紫外吸收值半定量分析活性发酵产物,为该菌发酵条件的选择和活性评价提供了基础。用HPLC法检测三种杀虫剂标品,没有与之对应的峰,提示该菌杀虫活性物质并非这三种已知的物质。建立了杀虫物质的TLC色谱分离方法,展开剂为正己烷-丙酮-甲醇(7:3:1,V/V/V),推测活性物质极性较弱,并且推断活性物质可能的斑点位置,分别标为a、b、c。对杀虫物质的HPLC检测方法进行摸索,初步判断HPLC法不适于杀虫物质的检测。确定了较为合适的培养条件:1%葡萄糖、2%的淀粉、0.033%干酪素、0.066%的蛋白胨、0.05% CaCO3、初始pH 7.2、最佳接种龄为48-66 h、接种量为10%、装液量为150 ml(500 ml)、发酵周期为6 d。
其他文献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植物种子不但是传统农产品的载体,还是高价值化学品和医药产品的载体。通过基因工程定向改变植物种子成分成为本世纪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种子特异表达启动子是植物种子基因调控不可缺少的基因元件。启动子的组织特异性、作用强弱和时空表达特点是对基因进行精确调控的关键。本研究的目的是从油菜中克隆种子特异表达启动子pNapB和pFAE1,对他们的序列结构、作用强度和时空表达特点进行比
土壤是环境中各类有机物污染物的重要集散地,自三聚氰胺食品污染事件发生后,三聚氰胺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论文针对三聚氰胺在土壤-水稻系统中迁移规律
来自石油污染土壤的铜绿假单胞菌株 SJTD-1可利用长链烷烃作为唯一碳源生长。我们已经测定并详细分析了假单胞菌株SJTD-1全基因组序列,证实铜绿假单胞菌株SJTD-1具有若干个烷
脊椎方面的疾病在人群中比较多发,而且类型多样。比如,在婴幼儿群体中的先天性脊柱侧凸,在老年人群中比较多发的椎间盘突出和脊椎骨刺增生。脊椎发育缺陷的代表性症状之一是脊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