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杀虫剂具有选择性较强、高效低毒的特点,生物杀虫剂代替目前普遍使用的化学杀虫剂是今后防治植物病害的重要方向之一。本实验室保存了一株初具杀虫活性的S2菌株,为了合理评价和利用该菌株,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对S2菌株的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进行观察,并通过该菌18S rDNA序列分析以及系统发育树的研究,发现S2菌株与和M.ramannianus的同源性高达99%,认为它们可能是来自该属的两个亲缘关系较近的种。以两种商品化杀虫剂为阳性对照、以乙醇处理为空白对照,考察了S2菌株发酵提取物对三龄蚕的致死活性,结果显示其LC50具有显著性,表明了该菌产物具有明显的杀虫活性,并且胞内产物对蚕毒性较大,提示杀虫活性物质可能主要来自胞内。建立了发酵提取物的紫外检测半定量方法,活性提取物的紫外λmax为254 nm,实验提示提取物的活性与其A254值在一定条件下呈正相关,故初步确定可以用254 nm处的紫外吸收值半定量分析活性发酵产物,为该菌发酵条件的选择和活性评价提供了基础。用HPLC法检测三种杀虫剂标品,没有与之对应的峰,提示该菌杀虫活性物质并非这三种已知的物质。建立了杀虫物质的TLC色谱分离方法,展开剂为正己烷-丙酮-甲醇(7:3:1,V/V/V),推测活性物质极性较弱,并且推断活性物质可能的斑点位置,分别标为a、b、c。对杀虫物质的HPLC检测方法进行摸索,初步判断HPLC法不适于杀虫物质的检测。确定了较为合适的培养条件:1%葡萄糖、2%的淀粉、0.033%干酪素、0.066%的蛋白胨、0.05% CaCO3、初始pH 7.2、最佳接种龄为48-66 h、接种量为10%、装液量为150 ml(500 ml)、发酵周期为6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