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C)在我国过去被认为不是常见病,然而,近年来我国有关溃疡性结肠炎的报道逐渐增多,统计近15年的文献报道,累计达140,000例,提示溃疡性结肠炎已成为我国主要肠道疾病,但是关于该病在我国的临床特点以及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却鲜有文献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近15年UC患者的资料,旨在探讨近年来我院UC的发病率、诊断、治疗的变化特点,并通过随访资料,对该病的预后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1992年至2007年期间,确诊并住院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随访起始时间为患者出院时间,截止时间为2007年10月1日。通过回顾性研究,对相关临床特点以及病理因素与治疗预后的关系进行综合研究。从发病时间、性别、年龄、发病诱因、发病部位、临床表现、肠镜以及病理、实验室检查、肠外症状、治疗方法及转归等方面,统计研究UC的临床特征的年代变化情况。单因素分析时采用Log-Rank法比较显著性水平;多因素分析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UC预后的独立因素。所用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均在SPSS12.0统计包上进行,以p<0.05为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指标。结果:一般资料:自1992年至2007年,共有525例患者诊断为UC,男女比例为1.3:1,中位发病年龄42岁。在发病部位中,12.4%为直肠,25.7%为直乙状结肠,21.3%为左半结肠,33.3%为全结肠,7.3%为广泛性结肠。按照发病分型,19%的患者为初发型,68%为慢性复发型,10%为慢性持续型,3%为急性爆发型,其中42.1%患者诊断为轻度,30.9%患者为中度,27%患者为重度。在临床基本资料的分析中,发现60岁以上的患者近5年发病率明显增高(p<0.05)。通过与年轻组的患者比较发现,老年组的UC患者多为男性,病变多位于直肠、直乙结肠,且症状轻,复发率较年轻组明显要低(p<0.01)。在治疗方面,口服柳氮磺胺吡啶使用率降低,而口服5-ASA的UC患者近5年显著增多。临床症状中腹泻、腹痛为主要症状,年代差异不明显(p>0.05),粘液脓血便以及贫血明显减少(p<0.05)。肠外症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弥漫分布和充血水肿为主要镜下表现,年代差异不明显,自发出血和肠腔狭窄近年来明显减少(p<0.05)。近5年处于缓解期的患者住院率较前增多。多因素分析发现:维持治疗是影响复发的独立因素,性别、年龄及致病因素是UC复发的独立性相关因素。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复发,情绪的影响容易导致复发。在预后病程随访分析中,明确有复发的有367例(70%),无复发的有126例(24%),通过随访反馈信息,在病程随访时间内病情趋于稳定的患者达56%。发病部位与预后症状以及病情波动无明显相关性。在CRP与临床因素的分析研究中,共有273例患者入选。CRP水平与临床症状活动性、ESR水平、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以及镜下表现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1、在本院住院治疗后患者的近5年无复发率为24%;治疗后症状持续缓解,且近5年内病情稳定的患者比例为56%;病变部位以及发病时病情严重程度与复发率及预后病程无关。2、UC患者CRP水平与临床病情活动度、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红细胞沉降率、肠镜下表现相关。与性别、发病部位以及血清血小板浓度无关。3、维持治疗是影响复发的独立因素,性别、年龄及致病因素是UC复发的独立性相关因素。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复发,情绪的影响容易导致复发。4、60岁以上的患者近5年发病率明显增高。通过与年轻组的患者比较发现,老年组的UC患者多为男性,病变多位于直肠、直乙结肠,且症状轻,复发率较年轻组明显要低。5、统计分析了15年来UC临床特征及治疗的变化:总体发病率增高,粘液脓血便及贫血症状减少,老年患者增多,UC患者总体的病情程度、病情分期没有明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