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网络在人们工作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除了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网络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于是,为了适应人们交流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交友网站以及沟通软件不断出现。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人们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交友工具,改变着交流方式。腾讯QQ就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人人网,MSN,E-mail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新浪微博是近几年来新出现的事物,具有着一定的时代特征以及区别于其他交流软件的不同功能。如果一个网民要成功注册为新浪微博用户,第一步就是需要为自己的微博取名字,我们也叫微博昵称。这种名字不同于传统的姓名,虽然也属于人们身份认证的一种,但是它具有自己的特点。传统姓名是人们在真实世界中的身份的识别,而网络昵称,也就是网名则是人们在网络虚拟世界中的标志。它有很大的灵活性与随意性,不会像真实姓名一样受到各种规约与束缚。所以,微博名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来说都是十分丰富的。微博名是一个微博用户在新浪微博的象征,不同的微博名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换言之,不同的微博名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某种情感或是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名字归属于语言的范畴,关于语言与社会的关系一直都是国内外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因此名字与社会的关系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关于名字的研究涉及到人名,地名,街道名以及品牌名等等。其中很多社会文化学者对人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这些论著主要是从姓名与社会文化关系的角度,并且探讨了姓名的社会文化功能,及其文化内涵。邢福义(2000)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姓名与历史发展文化的关系。王力(2005)认为,姓名是社会的产物,所以它就不可避免地具有社会文化的烙印。人名是一种用来区分人类的语言符号,必然受到这个民族文化的影响,因而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社会性。除了姓名,对网名的研究也是非常丰富。这类文献主要探讨网名这种社会现象所体现的审美观、价值观以及当代社会文化心理等精神意识。张莉(2004)通过针对聊天室中网名的调查,对网名这一语言现象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除了对网名的语义、音节、语法特征的分析,还论证了这些网名所蕴含的文化特征。和国内研究情况相比,国外对网名的研究非常少见。其研究主要是从网名与身份的关系方面来探讨的。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网名就是现实世界中人们身份的延伸。所以,外国学者更倾向于把网名归为财产的一个部分。通过以上学者的研究,可见网名是一种很有力量的语言工具。尽管国内外学者与专家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微博名作为一种新存在的事物,对其研究还是比较少见的,尤其是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以新浪微博用户为研究对象,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数据采集,通过整理数据,对所收集到的微博名进行不同角度的分类,即从微博名形式上进行分类和从微博名内容上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对所收集到的1182个新浪微博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不同社会因素的统计,即性别、年龄、学历和职业。本文主要利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通过数据与图表形式展现微博名形式以及内容和四个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所得数据以及图表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社会因素会影响甚至决定微博名的形式和内容,不同社会群体随着社会因素的变化具有着完全不同形式与内容的微博名。同时,通过微博名的形式与内容,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微博名主人的相关信息,即微博用户的社会文化心理。可见社会与语言不仅是紧密相连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本文的调查与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语言和社会文化关系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是社会语言学这一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可以为微博用户在为自己起名时提供一定的参考,为其提供更好的思路与方法。随着网络世界的发展和微博的普及,微博名的发展趋势也会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