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塑膜大棚内养殖的不同发育阶段的中华鳖为实验材料,观察其性腺形态学和组织学的变化,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睾酮和雌二醇的含量,从而探讨性腺发育成熟过程中的性腺发育情况及雌雄激素的变化特征;以不同孵化温度下的中华鳖胚胎性腺为实验材料,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芳香化酶、雌激素受体和雄激素受体的免疫反应,从而揭示芳香化酶、雌雄激素受体在中华鳖性腺的分布及变化特征,研究发现:1、塑膜大棚内中华鳖不仅生长速度加快,而且性腺发育也提前。半年龄鳖精巢的曲细精管中出现精原细胞;1龄鳖的精巢,曲细精管中精原细胞2-3层,分布较散;2龄鳖的精巢,生精上皮层数很多,包括精原细胞、初级与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并且已见圆形精子细胞和拉长的精子出现在管腔中;3龄鳖的精巢,管腔明显增大,生精上皮比2龄鳖的生精上皮层数少,可见靠近基膜的极少量精原细胞、初级与次级精母细胞,变态后的精子细胞的数量最多。半年龄鳖的卵巢内卵泡已经发育至初级卵泡期,1龄鳖的卵泡处于生长卵泡期,2龄鳖的卵巢处于卵黄发生期,3龄鳖处于排卵期。2、雄性鳖的睾酮的峰值出现于2龄鳖,即生精活动的旺盛期;雌性鳖的睾酮峰值出现于1龄时,即卵泡的生长期;而2龄、3龄雌鳖的睾酮含量明显降低,即在卵黄形成期和排卵期,睾酮含量是降低的。雌性鳖的雌二醇,在3龄时即卵黄的沉积期和成熟卵的形成期达到最高值。雄性鳖的雌二醇,在2龄时出现最高值,此时生精活动最为旺盛。3、在性腺发育的双向分化期,AR、ERa和芳香化酶主要分布于生殖上皮和基质细胞中,在生殖索中偶尔也有表达。在性别决定期,在正在向精巢分化的性腺,AR、ER和芳香化酶主要分布与生殖上皮和睾丸索,皮质中也会有分布;在正在向卵巢分化的性腺,AR、ER和芳香化酶主要分布与生殖上皮和生殖细胞,颗粒细胞中也偶尔有表达。在性别分化期,AR、ER和芳香化酶主要分布于卵巢的生殖上皮和皮质,颗粒细胞和卵原细胞也会有表达;在精巢中,AR、ER和芳香化酶主要分布与生殖上皮、睾丸索和精细管。AR、ER和芳香化酶在三个温度下孵化的中华鳖胚胎性腺中的表达规律为,28℃时,三者的表达量都低于32℃和30℃。AR在32℃时表达量最高,ER在30℃的条件下表达量最高;芳香化酶在30℃的条件下,芳香化酶在双向分化期和性别决定期表达量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