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明确本草中大蓟的基原植物及药用部位。了解安徽省野生大蓟的资源状况。确定大蓟伪品的基原植物。通过性状、显微及TLC实验对大蓟及其伪品进行真伪鉴别研究。以柳穿鱼叶苷、蒙花苷及绿原酸为指标性成分对皖产大蓟进行HPLC含量测定,同时建立皖产大蓟HPLC指纹图谱,为皖产大蓟的质量研究提供基础。方法:查阅本草文献,对大蓟基原植物以及用药部位进行考证。通过文献查阅及野外调查,了解安徽省野生大蓟资源状况。通过走访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江西樟树、四川成都以及重庆中药材市场,对市售大蓟饮片进行调查。采用性状、微性状、显微及TLC方法对市售大蓟饮片进行鉴别。以柳穿鱼叶苷、蒙花苷及绿原酸为指标成分,建立皖产大蓟HPLC含量测定方法及HPLC指纹图谱。结果:中药大蓟基原植物古今不变。本草记载中,用药部位主要为根,茎、叶、花等也见有记载。安徽省大蓟资源分布呈东多西少的特点,并且因除草剂的使用、封山育林的政策影响而出现减少的趋势。市售大蓟饮片来源于花叶滇苦菜、刺儿菜及大刺儿菜、湖北蓟及节毛飞廉,不符合药典标准,皆为伪品。花叶滇苦菜主要来自亳州中药材市场、樟树中药材市场;大刺儿菜主要来自安国中药材市场、成都荷花池中药材市场及重庆解放路中药材市场;湖北蓟主要来自重庆解放路中药材市场;节毛飞廉主要来自河北。大蓟及其伪品的茎、叶、总苞及花均存在差异。大蓟及其伪品通过观察花粉粒、非腺毛的形态,石细胞、草酸钙晶体的有无以及维管束中纤维的数量及细胞壁的增厚程度均可进行鉴别。同时,TLC斑点也存在差异。HPLC含量测定显示皖产野生大蓟各成分含量存在差异,而栽培大蓟则更为稳定。市售各伪品不含柳穿鱼叶苷。HPLC指纹图谱共生成19个特征峰,其中6号峰为绿原酸,13号峰为蒙花苷,14号峰为柳穿鱼叶苷。结论:大蓟基原植物为蓟,根及地上部分分开入药。安徽省大蓟资源有减少的趋势。市售大蓟伪品众多。通过性状、显微及TLC实验可对大蓟及其伪品进行鉴别。皖产栽培大蓟各成分含量可观且稳定,可代替野生大蓟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