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20年来世界互联网飞速发展,它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同时,也对各国贸易流量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互联网对贸易流量的影响的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把互联网的发展对中国出口贸易流量的影响分为两种途径:第一,互联网直接提供了一个电子商务平台,人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直接进行跨境电子商务的活动。我们把互联网对中国出口贸易流量的这种影响方式称之为“直接交易”途径。第二,互联网通过在各国之间快速传递海量的信息来增进贸易伙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这种我们称之为“信息沟通”的途径能降低中国的出口供应商进入一个特定国外市场的固定成本。具体来说,通过使用互联网他们能更容易找到国外的市场、利用互联网沟通的便捷性降低产品广告成本并且降低建立销售网络的成本。互联网以“直接交易”的途径影响中国出口贸易流量,主要是以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量的比重来体现的。我们发现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占中国总出口流量的比重越来越大:由2008年的7.5%逐年上升到2015年的34.6%。这使人们很容易相信:今后更多的出口流量会以跨境电子商务的形式出现。互联网以“信息沟通”的途径影响到整个中国出口贸易流量。本文在一系列假设下建立了一个互联网对中国出口贸易流量增长的影响的模型来研究这种方式的影响。在这个模型中互联网通过降低中国出口的固定成本来增加中国出口流量。本文建立的模型反映的是互联网对中国出口流量的影响,而并非像以往研究的模型中那样反映的是互联网对各国出口贸易流量的“平均影响”水平。我们推导出了中国出口流量的增长率对其影响因素增长率的整体表达式,并据此预测互联网的发展能够增进中国出口流量的增长、进口国GDP的增长也能增进中国出口流量的增长。模型也带来了一些不确定的判断。第一,互联网的发展可以用其普及率的增长或其带宽的增长作为代表。但是模型并没有预测是普及率增长还是带宽增长促进了中国出口流量。第二,互联网的发展可能是通过其在出口国(即中国)的发展或其在进口国的发展来影响中国出口流量增长。但是模型也没有预测互联网究竟是通其在哪国的发展来增加中国出口流量。第三,模型没有预测两国距离对中国出口流量的直接影响,也没有预测互联网发展对中国出口流量的距离偏好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证的研究来明确上述不确定判断,并同时检验了我们所建立的中国出口贸易流量增长模型是正确有效的。这些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和模型预测一致的是,互联网的发展能够增进中国出口流量的增长。实证结果显示:2002年到2015年期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的增长率平均每上升10个百分点可以大约带来中国出口流量3.2个百分点的增长,同期中国互联网国民人均带宽的增长率平均每上升10个百分点可以带来中国出口流量大约0.5个百分点的增长。与此同时,进口国互联网的普及率的增长和互联网带宽的增长对中国出口贸易流量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第二,和模型预测一致的是:进口国GDP的增长能增进中国出口流量的增长,而两国距离的增长对中国出口贸易流量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第三,中国互联网普及率的增长影响了中国出口流量的距离偏好。实证结果显示:通过互联网普及率和两国距离的交互作用,2002年到2015年期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的增长率平均每上升10个百分点可以带来中国对远距离国家1.1个百分点的额外出口流量增长。与此同时,中国互联网带宽的增长对中国出口贸易流量的距离偏好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主要有如下创新:第一,首次引入了互联网带宽作为互联网发展的代表来进行实证研究,并论证了互联网带宽增长对中国出口贸易流量增长的积极影响。第二,指出了Freund C,Weinhold D(2004)模型[1]的不足,并建立了一个新模型:互联网对中国出口贸易流量增长影响的模型,而且推导出了中国出口流量增长率受其各个因素增长率影响的整体框架,以此作为实证研究的依据。第三,首次论证了互联网普及率对中国出口流量增长距离偏好存在影响。但是互联网带宽的增长对中国出口流量距离偏好的影响并不显著。第四,提出了互联网对中国出口贸易流量的影响途径的一种分类方法:即分成“直接交易”途径和“信息沟通”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