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中的仿拟辞格探析--以《华西都市报》为例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xirenll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标题在新闻报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标题生动形象、新颖有趣,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其中仿拟辞格因其化熟悉为陌生,化平淡为新奇的美学效应及其具强感染力的有效传播效果,深得新闻传播者的青睐,近年来被广泛地运用于新闻标题中。
  本文以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发行的《华西都市报》为论文素材来源,收集到符合收集条件的语料(含有仿拟辞格的新闻标题)共计1739条。在此基础上,将新闻传播学和修辞学的相关理论与语料实例相互结合进行分析探讨。
  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引言,包括仿拟辞格的界定,新闻标题的制作原则,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并阐述了对语料的设定与分析的方法;第二章着重于新闻标题中的仿拟辞格的分类,从仿拟的形式、性质、意义及关系等不同角度对语料进行归类分析;在第三章中,笔者基于概率计算法及定性分析法的研究方法,总结出《华西都市报》的新闻标题创作在对仿拟辞格的运用上的主要运用特点,并对其所产生的受众吸引力和传播效果进行了分析点评;第四章是全文结语,对全文进行了概括总结,并提出了本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其他文献
1983-1987年间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进程中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它不仅承接了70年代文革文学到90年代通俗文学的过渡,而且把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内在地联系起来。论文从文学环境和文学发展的现状出发,选择80年代中期的文学场域作为研究视点,在借鉴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文学场"理论的同时,运用知识社会学的理论从"实场"(文学场域中的生产、传播、消费体制过程)和"虚场"
学位
会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会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