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赣州北部地区是指赣州地区北部的八个县市区的行政地域范围,即:章贡区、赣县、宁都县、于都县、石城县、会昌县、兴国县、瑞金市的行政区域。赣州北部地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资源丰富;地区内山峰林立、江河纵横,自然资源富饶。优越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为赣州北部地区古代园林的形成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本文以赣州北部地区古代园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区内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总结归纳、综合分析以及对现存古代园林的实地调研,梳理出赣州北部地区古代园林的发展脉络、园林类型、代表园林和地域特色。受赣州北部地区古代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政治经济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赣州北部地区的古代园林发展历程可分为五个时期:1、形成期——秦汉时期,东汉时期,在神仙文化的影响下,地区内风景优美的金精山被开辟成为黄仙老道的修仙之地,赣州北部地区的园林形成于此。2、初始期——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传入赣州北部地区后,两教文化成为地区内主流文化,境内开始出现寺观园林,如宁都青莲寺。同时在玄学影响下,人们的山水审美意识被唤醒,地区内高山深谷出现私家园林,如宁都赖箕庐;3、转折期——隋唐五代,中原腹地战乱导致北人南迁,为赣州北部地区的发展带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儒学文化和堪舆文化开始传入,人们的造园思想悄然发生改变。这一时期有许多宗教信徒舍宅为寺,寺观园林的建置更加完善,而私家园林受到刚传入的儒家文化主导的科举文化影响,呈现依山傍寺的分布状况;4、兴盛期—宋代,这一时期地区内经济、文化、政治快速发展。地区内开始兴办教育,文人学子逐渐增多。境内开始出现书院园林、学宫园林(龙湖书院、赣州府学)、文人?集的公共园林(八境台)、文人出仕带来的衙署园林(甓园)、文人隐逸的私家园林(水竹幽居),同时寺观园林这一时期也是更具有游憩功能;5、全盛期——元明时期,在这一时期,地区内人们造园活动频繁,境内园林数量数倍多于前期,地区园林的类型齐全。在地区鼎盛风水学说的影响下,出现“造风水,兴科举”的热潮。地区内的书院园林与学宫园林,在选址、布局、造景上均受其影响,还带来新的景观元素——风水塔。6、成熟期——清代,这时期赣州北部地区经济、文化繁荣,政治清明,造园技术成熟。地区内原有的各类型园林呈现数量增多、规模变大,植物种类多,园内景观丰富,建筑形式多样的特点。同时境内外来氏族的栖居环境经过百年的发展后,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村落园林景观。赣州北部地区的古代园林在地区独特地理环境及人文环境的影响下一共形成7种主要园林类型,即:寺观园林、私家园林、衙署园林、书院园林、学宫园林、公共园林及其他园林。通过总结发现地区内的古代园林发展具有形成早,发展慢的特点。赣州北部地区古代园林地域特色在造园思想上呈现出杂糅多元,堪舆为上的特点;在意境营造上追求以景明志;在景观元素的应用上使用风水塔;在景观营造上独具匠心:(1)选址上以山林地为主,受堪舆文化影响。(2)理水上讲究活源活水,成景别致。(3)筑山是累土成台,以供远眺。(4)植物种类多样,四时卉发。(5)建筑形式多样,融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