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尤金·奥尼尔,美国最伟大的剧作家,一生写了50多部剧本。人们普遍认为他是一个悲剧作家,但是在他30多年的剧作生涯中,他不但逐渐成为成熟的剧作家,而且由于受到所处时代的影响他的创作观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用悲剧来概括他所有的作品或是把他称为一个悲剧作家是片面的。事实上,奥尼尔20多年都致力于悲剧的创作,可渐渐地,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愚蠢,在这样一个嘈杂,无意义,支离破碎的世界里是不可能诞生悲剧的:悲剧是一种英雄崇拜,而现在的时代却以毁灭英雄为乐,因此在他剧作生涯的晚期,他再也无法写悲剧了。“在极度的失望中,奥尼尔只能写他所看到的,而这种亲身体会的,不加修饰的绝望成为了他后期作品的主题,并使他的后期作品毫无争议的成为他的最好作品。”((1)事实上,正是因为奥尼尔在他后期作品中真实的展现了现代人荒诞的生活本质而没有考虑悲剧所要求的什么人的尊严,才使他变的不朽。这篇论文就是用威特尼·詹尼森·奥次的悲剧理论通过对他前期和后期作品的比较研究来体现他在创作上从悲剧到非悲剧的这种转变。在奥次看来,悲剧有一些最基本的假定。首先,在悲剧里,人有一个可以选择自己行为的自由意志,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第二,在悲剧中存在一种超人的力量。第三,悲剧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因此,自由意志,超人力量和人的尊严构成了悲剧三个最基本的要素。本文也就相应分成了三章,每一章对应这三要素中的一点。而在每一章中,都会把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针对这三要素中的一点进行比较。第一章是关于第一要素:自由意志,尽管他前期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有一个自由意志,而他的后期作品中的主人公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自由意志的丧失。第二章讨论的是第二个要素:超人力量,如果在他的前期作品中悲剧人物被一个他无法控制的像希腊悲剧中神一样的超人力量推向毁灭,那么在他后期作品中我们有的只是一种否定的命运,生存的矛盾,因为推动他们的力量没有任何神奇之处,我们非常清楚他们为什么那样,为了活着他们别无选择。第三章则针对最后一个要素:人的尊严。在他的早期作品中悲剧主人公对命运进行反抗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使我们看到了人性的高贵。而他后期作品中的人物则是鄙视的对象,我们所感到的不是人的高贵而是荒诞。由于奥尼尔是一个有50多部剧作的多产作家,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本文不可能把这50多部作品都涉及到,所以本文选了4个剧本:《榆树下的欲望》,《悲悼》,《送冰的人来了》,《长日入夜行》作为文本分析的基础。《榆树下的欲望》(1924),《悲悼》(1929)代表他的前期作品;《送冰的人来了》(1939)和《长日如夜行》(1941)则是他后期作品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