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辅助性治疗牙周病患者临床病例报告

来源 :皖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有创伤(牙合)及(牙合)创伤的牙周病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完成后,使用辅助性正畸治疗,去除创伤(牙合),比较治疗前后牙周状况(指牙齿松动度、牙槽骨吸收情况、牙龈出血情况等),探讨慢性牙周病患者接受辅助性正畸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评估辅助性正畸治疗在牙周病治疗中的作用,分析牙周病患者采用辅助性正畸治疗的适应范围、治疗计划、治疗中的注意事项等,为临床上牙周病伴有错(牙合)畸形的患者是否需要进行辅助性正畸治疗及如何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于2019年6月-2021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弋矶山医院就诊的5例牙周病患者,所有患者正畸治疗前均需要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在牙周病静止期三个月后开始辅助性正畸治疗。所选取的病例都是伴有咬合创伤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病例一是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探诊深度4~5mm,附着水平丧失3~4mm,右侧上颌中切牙牙龈退缩2~3mm),患者的前牙在唇肌的作用下,发生唇向移位,此牙周病患者伴有牙列拥挤,前突的牙齿影响美观,且患者有长期抿嘴的不良习惯,加重唇肌对前牙压迫,前牙唇倾、伸长,松动度并伴有Ⅲ°深覆盖;病例二是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探诊深度3~4mm,附着水平丧失3~4mm,下颌前牙牙龈退缩2~3mm),患者前牙对刃(牙合),形成了创伤(牙合),患者牙槽骨长期处于创伤咬合力的作用下,且患者并发有颞下颌关节弹响的症状;病例三是轻度慢性牙周炎的患者(牙周探诊深度2~3mm,附着水平丧失1~2mm,左侧下颌中切牙牙龈退缩约1mm),患者前牙Ⅱ°深覆(牙合),上颌切牙的腭侧长期受到来自下颌切牙切缘的异常咬合力。病例四是轻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探诊深度2~3mm,附着水平丧失1~2mm,下颌前牙区牙龈退缩1~2mm),前牙Ⅰ°深覆盖,上下颌牙列重度拥挤,菌斑容易堆积于此,成为牙周炎的始动因素。病例五是轻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探诊深度约1mm,附着水平丧失1~2mm),患者前牙浅覆(牙合)、浅覆盖,上颌牙列中存在残根对牙龈组织产生长期慢性刺激,下颌牙列中有缺牙间隙,不利于牙周组织的维护。结果:病例一用直丝弓系统矫治技术(MBT)拔牙矫治。拔除上颌12、下颌41,利用拔牙间隙排齐整平牙列,获得正常覆(牙合)覆盖,后牙控制支抗,通过三年的正畸治疗内收唇倾的左侧上颌切牙,关闭拔牙间隙,本例患者治疗尚未结束,还在继续随访观察中,但到目前为止患者左侧上颌中切牙的唇向倾斜已经完全解除,左侧下颌前牙的扭转已经基本解除,患者咀嚼功能改善,开唇露齿问题得以解决,临床检查牙龈炎症消退、探诊深度变浅、上下前牙的松动度好转。通过正畸治疗合理使用片段弓和唇肌的力量,使得21向腭侧移动,解除21唇倾,患者的上颌前牙得以内收,从而实现了唇内收,使上下颌前牙建立了稳定的覆(牙合)覆盖关系,有利于咬合关系的改善和咀嚼效率的提高,从而消除了牙周病的不利习惯因素和不良咬合因素。病例二使用直丝弓系统矫治技术(MBT)不拔牙矫治。通过细的镍钛圆丝排齐整平下牙列,并内收压低散开的前牙,同时,上颌牙列随着下颌牙列生理性调整。通过弹力圈的轻力牵引使患者牙列散隙减小并集中。治疗结束后患者覆(牙合)覆盖达正常,前牙对刃(牙合)所引起的咬合创伤解除,咬合关系稳定,全口牙槽骨边缘连续,边界清晰。咬合创伤的解除使患者牙周组织免受异常的的(牙合)力作用,从而减少牙周组织的创伤和牙槽骨的吸收。术后6个月时,患者自觉口腔刷牙出血症状改善、咀嚼有力,上下前牙松动度减轻,且良好的咬合关系使颞下颌关节弹响症状消失。病例三使用直丝弓系统矫治技术(MBT)拔牙矫治。拔除31,以细的镍铁圆丝初步排齐整平牙列,获得正常覆(牙合),后牙控制支抗,解除35、45近中扭转。下颌前牙的压低和SPEE曲线的整平使得患者咬合打开,深覆(牙合)问题得以矫正,下颌前牙区拥挤解除,咬合创伤的解除使牙周状况得以稳定。术后,下颌前牙松动度减轻,患者下前牙区牙槽骨水平吸收维持至根尖1/3。病例四通过直丝弓系统矫治技术(MBT)拔牙矫治。通过拔除31和邻面去釉的方式解除下颌牙列的拥挤,采用细的镍钛丝排齐整平牙列,使牙齿的自洁作用和咬合关系得以恢复,有利于牙周组织的恢复和牙槽骨高度的重建。术后,上下颌牙列松动度未见增加。病例五直丝弓系统矫治技术(MBT)拔牙矫治。拔除25残根,去除牙周病的炎症性刺激因素,初步使用细的镍钛丝对牙列进行初步排齐整平,再通过方丝进一步改善前牙倾斜度、关闭拔牙缝隙和缺牙间隙,该患者治疗尚未结束,正畸治疗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追踪观察,但到笔者截稿时,患者的牙龈出血状况明显改善,全口牙槽骨边缘连续,界限清,拔牙部位牙槽骨已恢复至原高度。正畸治疗结束牙周状况较好。结论:1.由创伤(牙合)导致咬合创伤的患者,通过正畸辅助性治疗可以有效地解除牙周炎患者的咬合创伤。通过咬合调整,排齐整平牙列、矫治错(牙合)畸形,通过将错位的牙齿移动到正确位置使咬合力重新达到平衡,从而达到解除患者咬合创伤及异常的唇颊肌肉力量的目的,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最终能够改善患者的牙周状况和面部美观度。2.因错(牙合)畸形因素导致牙周不健康的患者,通过正畸辅助性治疗可以消除牙周炎的局部病因。正畸辅助性治疗可以使牙齿的自洁作用恢复,改善牙周状态和牙龈形态,有效控制菌斑和改建牙槽骨。从根本上解决牙周炎的不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寻找光修复酶家族中可能存在的新类型,并将寻找到的新型光修复酶Short Photolyase-Like(SPL)与其他类型光修复酶进行比较,通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分析其性质和功能的异同,探索其在隐色素/光修复酶家族家族(cryptochrome/photolyase family,CPF)进化中的意义。方法:1.系统发生分析:通过蛋白序列数据库对不同物种的光修复酶
学位
目的:通过半定量检测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poptotic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1,ASK1)、p38α及其磷酸化产物在尖锐湿疣皮损组织及正常男性包皮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ASK1、p38α在尖锐湿疣组织信号传导通路中的意义。方法:收集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30例尖锐湿疣组织标本为病例组,收集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微创中心30例男性正常包皮组织为对
学位
背景:卵巢癌(OC)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缺少明显症状,导致四分之三以上的患者就诊时已为晚期,并发生转移扩散;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易复发,患者年生存率低于50%,迫切需要新的治疗策略。泛素结合酶E2T(UBE2T)属于泛素结合酶E2家族成员,当其表达失调时会导致肿瘤易感,现在大量研究发现UBE2T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而多项研究证实肿瘤发展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且UBE2
学位
<正>"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2018年1月18日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普通高中化学学科素养的一个方面,其具体表述为"素养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
期刊
目的:研究依托咪酯对新生大鼠脊髓腹角神经元上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电流和甘氨酸(glycine,Gly)电流的作用,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7~12日龄的新生SD大鼠进行实验,使用乙醚混合冰浴麻醉后,分离出含有腰骶膨大部分的脊髓节段,清除残留的神经根后,使用震荡切片机制备3~5片厚度为400~500μm的脊髓腰骶膨大部分的切片。将脊髓切片置于33℃的木瓜
学位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HFC)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0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MAFLD患者1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稳定目前降糖方案24周或以上。收集符合入排标准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程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患者降糖方案分为三组:分别为二甲双胍组(Ⅰ组)、二甲双胍联合达格列净组(Ⅱ组)、二甲双
学位
多尺度结构是下一代结构轻量化的核心方向之一,在航空航天领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价值。面向多尺度结构的拓扑优化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诸多成果,但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仍有不少挑战和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单尺度结构拓扑优化的主流方法和特点、均匀化方法的基本思想和特殊地位、多尺度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和单尺度结构拓扑优化方法的关系。然后以结构分布特征作为分类标准,系统地梳理了周期、功能梯度和异构
期刊
目的:神经胶质瘤是大脑中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是脑肿瘤分割的重点对象。基于MRI的脑肿瘤自动分割是使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对MRI脑肿瘤图像的病灶区和正常组织区的分割和标注,能够有效地辅助医生进行脑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由于脑组织结构复杂,脑肿瘤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等具有较大差异,肿瘤边界也较为模糊,脑肿瘤的精确分割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方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分割方法是一种
学位
电化学是与五个高中化学核心素养都相关的教学内容。本文研究了电化学在近年高考的考查情况,分析了高三学生学习电化学存在的问题,参考"高中生电化学认识模型",结合笔者全国卷高三复习的教学实际,提出了五点以化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电化学复习策略。
期刊
背景: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与显著增加的死亡率、发病率有关。有研究表明,对于持续性房颤(Per AF),单纯的环肺静脉隔离(CPVI)12个月无心律失常生存率为66.7%[1],其成功率远低于外科迷宫手术的理想结果[2]。为提高Per AF成功率,目前有多种消融方法,例如线性消融、碎裂电位消融、转子消融、神经节消融等,但仍未达到预期效果,未形成统一的消融策略。左房后壁是一种致心律失常基质,有助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