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祛瘀生新针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2、观察祛瘀生新针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3、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舌象变化规律。方法:根据临床需要设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适合入组研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将合格受试者按治疗组:对照组=1:1比例随机分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祛瘀生新针法。祛瘀生新针法针刺穴位:曲池、合谷、血海、丰隆、太冲、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溪、太白。进针得气后曲池、合谷、血海、丰隆、太冲五穴施以提插捻转泻法;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溪、太白五穴施以提插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期间每15分钟行手法1次,共行针2次,每日针刺1次。治疗2个疗程(7天为1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浆D-二聚体水平,评定其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舌象变化规律。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计量资料以方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中的非等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极显著差异。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组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评分均有下降;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疗效评定方面,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30例,总有效率为90.0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组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评分均有下降;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舌象比较,组内比较舌色、苔色、苔质改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舌形、舌下脉络、舌态改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治疗前后监测生命体征、血常规、凝血、肝肾功能无明显改变,疗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1、祛瘀生新针法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2、祛瘀生新针法能有效降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3、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以舌红胖大,苔黄厚多见,治疗后以舌淡暗胖大,苔薄黄,舌下脉络屈曲、舌歪斜治疗前后改变不明显。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对比无明显差异。4、祛瘀生新针法治疗安全有效。在临床中运用祛瘀生新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