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由综述及临床研究两部分构成。文献综述一:概括了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机制、诊断以及治疗。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多数患者会因出现复发转移而发展成晚期,而骨骼是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乳腺癌骨转移的机制目前已有许多论述,但仍需进一步探索。针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国内外专家已经有了较一致的共识。骨调节药物是乳腺癌骨转移治疗的基础,对于预防骨相关事件有良好效果。其它全身性治疗包括内分泌治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全身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原发或继发肿瘤的病理类型、激素受体状态、HER-2状态、既往接受过的治疗、目前身体状况及患者意愿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制定治疗方案。局部治疗可采取放射治疗及手术治疗,可起到预防骨相关事件、缓解疼痛、维持脊柱稳定性、治疗脊髓压迫等作用。无论何种治疗方法,其目的是将晚期乳腺癌作为一类慢性病来管理,以减缓肿瘤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文献综述二:就乳腺癌骨转移的中医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现状进行综述。根据骨与肾的生理病理关系及古代文献的记载总结,骨与肾二者在脏腑、经络方面有着密切关系。乳腺癌发生骨转移有其特定的转移途径及机制。肾精不足为其主要病机,肾精虚衰,骨骼失养,癌毒舍于骨内,日久积聚乃成。以肾气亏虚为本,瘀毒积聚为标。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以补肾壮骨,化瘀止痛为主要治疗原则。临床研究: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乳腺癌骨转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中日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接受治疗的46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临床及病例资料,随访至2016年4月,进行分析并与文献报道比较,主要观察指标为骨转移后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治疗前后骨痛评分。次要观察指标为骨转移后总生存,临床获益率,首次出现骨相关事件时间,生活质量评定。结果:46例患者骨转移后中西医结合一线治疗的中位PFS为18.2个月,较文献报道的3.2-12.4个月明显延长。治疗后患者的均骨痛评分均值(1.09分vs3.86分P=0.00)及ECOG评分均值(1.64分vs2.16分P=0.0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延长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一线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期,缓解骨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总生存期,获得更高的临床获益率,使骨相关事件首次出现时间与西医治疗持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