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岱被誉为晚明小品文的集大成者。他著作等身,虽亡佚大半,但存世之作仍不少。张岱的心态和身份具有复杂性,他既是文学家亦是史学家;既是深受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熏陶的儒士又是喜繁华尚奢侈的纨绔公子,既是慷慨激昂的义烈之士又是明亡后陷入苟且偷生自责中的前朝遗民。正因如此,他的小品文中既有生动的社会风情,也有深刻的国破家亡之感,可以说正是明清之际种种遭遇给张岱带来了心态上的深刻变化,才促使其在文学史上有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本文将从以下三章分析张岱的心态变迁与创作:第一章从社会背景和张岱个人两大方面分析张岱心态的形成原因。张岱出生于万历年间,其人生的前四十年正是明朝由盛转衰的阶段。在张岱出生之前,明朝已然经济繁荣,政治宽松,民间也涌现出许多新思想。在张岱生活的时代,政治经济虽已呈现凋敝气象,但是社会风气却仍然活泼自由,这种环境为张岱成长过程中带有艺术性质的享乐和消费提供沃土。晚明文化新思潮又鼓励他关注内心、发展自我。这种社会环境滋养了张岱的纵乐心态和超脱心态。入清后,张岱从一个坚定反清,甚至出仕南明王朝为官、主动带兵抗清的斗士转向一个性格平和、终日沉溺于梦与回忆的文化追悼者,心态又再次发生了转变。在明清鼎革之际,张岱既充满对清兵的憎恨,又有对故土沦陷的悲伤,四处流浪、饥寒交加的生存环境也让张岱十分难以难以接受,此时张岱表达抱怨和自怜的作品较多。然而随着对清贫生活的逐渐适应,张岱在这种虽然辛苦但是平静的生活中收获了自食其力的快乐。他常以苏轼和陶潜作比,作品中也逐渐透露出豁达与自足。除了时代和社会的变迁等外部因素会对张岱心态造成影响以外。张岱个人的性格爱好、审美情趣、身体素质和以及家族好友身边人命运的变迁等因素也影响了张岱的创作心态。张岱的诗文创作中无处不流露出对亲人的尊重和对友人的怀念,他们既影响了张岱的写作题材也影响了张岱的创作风格。第二章以张岱从早期到晚期的几部重要作品为代表,分析张岱创作心态的变迁过程。张岱早期家境优越,敢爱敢恨、是非分明,他关心民族危亡,为唤醒民众冷漠麻木的道德情感创作了《古今义烈传》,收集了自周朝起到崇祯末年的五百多名义烈之士,为其一一作传并撰写赞语。他热爱游山玩水,他的山水文并不仅停留在对山水自然风景的赏味,还追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乐趣。明朝沦陷后,张岱曾追随鲁王一段时间,然而认识到南明的软弱和鲁王政权的无能后,张岱隐居深山,过上了穷困潦倒的生活。此时的张岱不仅生活无法得到基本的满足,灵魂也备受煎熬,诗文创作的整体心态十分压抑和低落。直到这种隐居逃亡的生活结束,张岱租下了快园,僦居于此。虽然园子依然荒凉破败,但经过张岱亲手修缮,这里成为了张岱国破家亡后唯一可以称得上家园的地方,张岱在这里完成了《石匮书》、《夜航船》、《快园道古》以及脍炙人口的《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等作品的创作。第三章则是选择与张岱有相似经历的世家子弟遗民,与张岱进行异同对比。张岱创作心态和他的人生经历相关,对比明末清初与张岱有相似经历的遗民,可看到他们在文学题材和写作手法的选择上都具有相同之处。对过往的不舍和怀念让他们选择对“忆”主题的书写,对现实不妥协却无力回天的无奈心态让他们将希望寄寓于“梦”中。不同作品对“梦”和“忆”的书写带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人生经历也影响着作者呈现出不同的创作心态。